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运河书商> 第2章 科考往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科考往事(1 / 2)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孟郊在46岁高龄中进士后作的一首诗《登科后》,没想到,后世多少学子以此诗为心灵鸡汤,激励自己向人生巅峰发起冲击。

孟郊是幸运的。

更多的学子,一辈子怎么努力,都只能是个秀才。

因为举人、贡士、进士录取率实在太低了。

所以,范进中举,他一下子精神崩了,变成了傻子。

这可以理解,毕竟,他在科举的道路上,受够了其他学子的嘲笑,受尽了岳父、妻子的羞辱。

是啊,登临的总是极少数。

大多数学子,倒在了登岭的半路上。

李惟庆与堂兄李惟藩是比较幸运的,考上举人,他们已经爬到半山腰。

登岭,就差那么一口气了。

这一次,李惟藩是憋足了劲,要登岭证明自己,也是回应老婆邹秀芝对他多年的嘲讽与侮辱。

而李惟庆,心情却是七上八下。

李惟庆成了家里唯一光宗耀祖的希望,他觉得压力很大。

虽然每日努力啃书,啥事不干,但他知道,考上贡士甚至进士,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庆儿啊,我家几代都是书商,你没有踏入这一行,不知道刻书业既辛苦,又受气,我还是希望你考上进士做官,我们家就扬眉吐气,没有人敢欺负啦,不管你这次如何,失败了,我继续供养你考,直到你考上进士为止。”李瑚每次对进京赶考的儿子这样嘱托。

只有经历社会风霜雪雨的人,才会说出这样饱含哲理的话。

李瑚本想读书做官,家里条件不允许,只好经营书铺营生。

“可是,父亲,我觉得我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还可以种地,甚至帮你做刻书生意,一样可以活得好好的。”李惟庆与父亲辩解。

“你,你,你不要再说了,你一定要考上进士,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要求,没考上,不要成家,不要干其他的行业。”李瑚的话,让李惟庆感觉到另一座大山压过头领。

越是有压力,在考场越是发挥不好。

李惟庆前5次在北京参加会试,都会胡思乱想,一想到没考上,回家挨父亲李瑚的训斥,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结果就是落榜。

李惟庆从一个青春少年,变成了中年大叔。

如今的他,真的也快成了书呆子。

除了读书学到一些文化知识,李惟庆没感觉到自己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是啊,他既没有成家,也没有享受到爱情、婚姻的滋润。

他更不会挣钱,至今,还在家啃老。

这样的恶性循环,李惟庆实在不想再重复了。

李惟庆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质疑,并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是啊,要是自己不去为考试追求什么做官,当一个有文化知识的商人,娶妻生子,吟诗作对,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可是,这样的生活,李惟庆一天也没有享受到。

有时候,李惟庆把书本狠狠地扔在地上,拿起一面镜子,看到了里面的自己非常丑陋。

镜子里,李惟庆胡子邋遢,面容消瘦,目光呆滞,衣服多日没洗肮脏得很。

刹那间,李惟庆恨不得杀身成仁。

父亲李瑚交给自己考上进士的神圣使命,不仅没有完成,还留下这样一份无法弥补的遗憾。

李惟庆这次已经给自己做出了决定,如果失败,就在北京流浪,不回家,当个快乐的乞丐,也比被父亲逼迫自己读书考功名自在。

李惟庆也不是不想考上进士,但是那不是一般的难。

再说,李惟庆希望考上进士,将来最好不做官,干点学术方面的工作最好。

比如编史,从事天文地理研究或者啥的,能养活自己及家人就行。

其实,李惟庆也希望父亲李瑚对他网开一面,即使考不上进士,就进书铺从事书籍刻印或销售也挺好的。

李惟庆设想着自己工作忙完之后,坐在许镇书铺前,望着眼前的福河,泡上一杯清明前茶,看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该多爽啊。

读书人,一辈子都爱书,离不开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李惟庆所在的金川县,是一个“文章节义”之邦,历史上文风鼎盛,名人辈出。

明朝时,金川县一共出了89名进士,举人835名,在全省排名第12位。

更重要的是,这89名进士中,出了一位状元,三名榜眼,三十多名副部级以上干部,其中有两位宰相。

可以想象,金川县在明朝可是风光无限。

这主要归功于明朝开始,金川县许镇逐渐成了江南雕版印刷刻书中心,学子们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