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易满梁只因慌乱,便未多想,将自家有县令的门路说了出来。这易满梁说者无心,可这凌知星却是有着自己的盘算,便出口问道:这易勇是如何结交到县令大人的?
见凌知星问起自己二伯和县令的关系,这易满梁似乎又增添了几分自信与底气,于是便将自己所知晓的一切事情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原来,这湘潭县的县令名叫汪广杨,他与明朝时期曾经的那位宰相大人汪广样不仅姓氏相同,而且还是同乡之人,都来自于江苏地区。不过,关于这位汪县令在此前究竟曾在何地担任过何种职务,无论是凌知星还是易满梁对此都毫不知情。
在明代,官员异地任职这种做法也是一直被严格遵循着的。即便是像县令这样的基层官员,也绝对不可以由本地人来出任,之所以会有如此规定,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县令与地方上那些有权有势的豪强以及士绅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当一名县令来到某个新的地方走马上任时,虽然县衙中的县丞、主簿等职位也要求异地任职,但明初规定还没有这么严格,且当的时间久了,也如这本地人一般,还有那三班六房的管事们却几乎大多都是由当地人来担任,但要想真正做到如臂指使、掌控全局却并非易事。此外,每一位新上任的县令都需要去完成上级官府摊派下来的赋税和徭役任务,如果离开了当地那些实力雄厚的大户人家的支持,这些任务基本上就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那些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乡绅们,他们对于当地政府的管理和决策往往能够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些乡绅和大户对于县令实施政策时都有掣肘。即使能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好处,但大多数县令还是不太愿意跟这些乡绅或大户过度交往。然而,尽管心中有所不愿,但实际上却又无法完全摆脱这些大户们的支持。
其次,如前所述,县衙里的衙役等职位通常都由当地人担任,因此他们很容易抱成一团。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衙门事务管理以及相关记录工作,仅凭县令一个人实在难以应对。更何况多数县令都是通过读书科举出身,对于许多事情的曲折原委了解甚少。于是,师爷这个角色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主官的标准配置之一。汪县令也不例外,他身边同样有一位师爷相伴左右。这位师爷姓叶,深得县令的信任,可以说是最为贴心的人。除了不能代替县令上堂审案外,其他几乎所有事务都由这位叶师爷亲自操办。
话说这叶师爷来到此地时可谓拖家带口,其妻子也一同前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能是因为身体抱恙加上水土不服等原因,还未满一年夫人便不幸离世。然而无巧不成书,易满梁的伯伯却不知通过何种途径打通了关系,成功地将自己的养女介绍给了这位师爷做续弦。而这位女子又恰巧备受师爷的宠爱,凭借着这一层关系,他们最终才得以和县令扯上关系。
凌知星听易满梁如此一说,心中不禁暗自思忖:“看来所言非虚!”他深知在县衙里,能够结识到一位能管事的师爷意味着什么——那就相当于联系上了县令。而这位叶师爷,凌知星也是早有耳闻。只是听闻此人不好接近,再加上他最近新娶了一位本地女子为妻,这些都并非秘密。然而,对于师爷和易家之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凌知星倒是不知。
了解情况后,凌知星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催促着易满梁尽快将此事告诉给家人,以便做好应对之策。至于他自己,则明确表示绝对不会破坏易家的事情。
易满梁虽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答复,但此时也稍微明白过来一些道理。毕竟出了人命这种大事,绝非凌知星所能掩盖得了的。尽管如此,他心里依然对凌知星表示感激。于是,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包,看样子里面应该装了些银子,想要递给凌知星。凌知星坚决不肯接受这份好意。两人你来我往地推让了好几次,最后当凌知星摆出一副愤怒的模样时,易满梁这才作罢。
且不说易满梁回家之后该怎么跟家人讲述此事,单说那凌知星从酒楼出来以后,对于怎样借助易家与师爷的关系来帮助自己和县令搭上关系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但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尚未考虑清楚,他暗自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有些环节没能串起来。过了一会,这才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还是应该尽快告知刘仁晋,免得刘乡丞事后责怪自己。想到这里,凌知星便加快脚步朝着刘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