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内娱功夫之王从红楼梦开始> 第186章 元妃省亲进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 元妃省亲进府(1 / 2)

拍完“黛玉进京”,剧组没有多耽搁,立马就又投入到下一个大场面的准备工作中。

“元妃省亲”是原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可以说对于整个故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这一场轰轰烈烈、蔚为壮观的省亲活动,体现出了贾府早先是如何得圣上恩宠,如何的家族显贵,可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跟后来的家族败落,死的死亡的亡,“大地一片白茫茫,落得干干净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么重要的情节在电视剧里,当然也是要着重展现的,为了能够尽量的还原书中描写的“元妃省亲”场景,王福林王导也是煞费苦心。

王导将“元妃省亲”这一集分成了五部分,分别在五个取景地拍摄。

其中已经拍完了四部分,分别是:在西山摄影棚“贾母上房”中,拍了“元妃见贾母和王夫人”一节;在京城白云观,拍了“大观楼开宴”一节;在魔都大观园“体仁沐德”,拍了“元妃更衣”一节;在扬州瘦西湖上,又拍了“登舟游园”一节。

这“元妃省亲”在原著中突出就是一个场面大、极度的奢华,所以这几场戏都是大场面,可以说是整部剧中,花费最大的一集。

而最重要最铺张的大场面“元妃进府”,一直拖着没有拍,就是在等着“宁荣街”和“荣国府”的完工。

这不,等“黛玉进京”一拍完,立刻就安排上了这一场“元妃进府”的超大场面。

87版《红楼梦》有很多大场面,而这其中又属这四个大场面为最:清虚观打醮、探春远嫁、元妃省亲,以及秦可卿出殡。

前两个大场面已经拍完,这后面的两个大场面都留在了这里。

在拍“进府”之前,先是拍了五城兵马司驱赶闲杂人等,然后净水泼街、黄土填道的场景。

随后就是体现张拉帷幕、悬挂灯笼的准备“迎接省亲”的场景,镜头展现的简单,实际上这准备工作却用了好几天。

宁荣街虽然建造的很不错,但是拍这一场戏还得再搭两个牌楼,一个是“六柱五门”的彩牌楼,彩布起脊,彩绸绣球飘扬。

在荣国府的正门上,也搭了一个彩牌楼,把平时的大门遮挡住。

宁荣街的街道两旁,为什么还要用幕布围住?主要是为了省亲仪仗队,经过路口的时候,不要让不相干的人看见。

街道两旁,还要再挂上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彩球和灯笼,光这些数量庞大的彩球和灯笼,就是一个大工程,非常的不易。

大场面不光是这些东西,最重要的还是人,非常非常多的人,所以还要找很多很多的群演,比前一场“黛玉进京”的群演要多的多。

主要是元妃仪仗队的大小太监们、宫女和女官们,皇家气派嘛,光这些太监宫女们就得需要好几百人。

副导演马家齐(剧中饰演了贾政,贾宝玉他爹),直接拉了好几个班的大学生,直接解决问题,可是这么多的大学生群演,怎么能让他们走整齐,也是非常费脑筋的。

最后,拿出军训的态度,经过四五天的辛苦训练,才能让他们走整齐,像模像样了。

到了拍摄这天,烈日当空,又时值正夏,非常的炎热,演员们却都得穿上厚重的戏服,尤其是贾母、王夫人等,按书中所说“有爵者,按品服大妆”,就是各个有品级的“诰命夫人”,都得穿上“诰命夫人”的正装,头上还得带着凤冠,更是辛苦。

贾府上下人等,神情肃穆地站在宁荣街上,排队等待着。

摄像师李耀忠拍下贾府众人等的心焦的特写,随后一个大太监骑马上前,翻身下马说道:“老太太,娘娘未初一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到宝灵宫拜佛,酉初一刻进大明宫领宴请旨,只怕戌初一刻才能起身呢!”

贾母说道:“这么说,是早着呢?”

“是!”太监躬身回道。

“这位公公请进去用茶!”贾母伸手请道。

随后一个管家领着太监离去,贾母等人也赶紧回去,找凉快的地方休息。

到了黄昏,天气凉快了很多,不像大白天那样酷热难耐了,贾府众人重新出府迎接。

贾母领着女眷,一众大姑娘小媳妇儿们站成一排,贾政贾赦领着男丁站成一排。

牛有亮为了更好观察到全局,爬到了最高的一栋楼的屋顶上,通过对讲机指挥各组群演,王福林坐镇大牌坊旁,指挥全局。

李耀忠坐在大摇臂上等待拍摄全景,侯长容则在贾府门前,拍摄各人特写等近景。

各组回报就绪后,王福林一声令下:“所有人肃静!开始!”

全场立刻鸦雀无声,牛有亮紧跟着下令:“第一组,宫女出场!”

在肃穆的气氛中,只见,女大学生扮演的宫女们提着宫灯,走了出来,随后站列两排。

“第二组出场!”牛有亮继续下令。

然后,一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