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助手,但杨澍的确通过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文物的了解再也不是停留在书本和资料上的,她生动地感受到了文物修复的价值和意义,它们虽然只是静静躺在地下的物品,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它们代表的是一类人的生活,它们见证的是一个朝代的兴衰,它们的故事有悲有喜,它们的生命自然也有起有落。它们不是一个符号,它们是一种精神力的展现,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再现。
研二快要结束时,大家都为了即将来到的毕业论文焦头烂额,有的闭关在家,有的在图书馆,还有人在自习室。杨澍的论文题目是早就想好的——《论如何从时间纵深和事件横向两方面结合朝代更迭去理性看待文物修复》,她搜集和整理了很多资料,只是还差一些具体的数据,因此她找到导师,看看能不能帮忙推荐一下实习单位,正好下半学期没什么实地项目,这样对论文的数据支撑说不定有很大帮助。
导师说正好最近一个朋友需要助手,他打电话问了一下,没想到那位李教授听说我要过去实习很开心,说最近正好缺人手,便欣然答应了。导师和博物馆的李教授曾经在一处考古现场共事过,只是博物馆在西安,虽然远了一些,但这个得天独厚的机会可不是随便谁都能遇到的,那可是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不仅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在考古界的地位就更不必多说。导师本来还担心杨澍的父母亲舍不得这个小公主,但看到杨澍眉飞色舞的神情,便知道非她莫属了。
就像说起北京大家都知道□□一样,说起西安,谁不知道秦始皇陵博物馆。
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嬴政逝世,被安葬在了这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
秦始皇帝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其实,现在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部分是骊山园。丽山园主要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百戏俑坑博物馆、文吏俑坑博物馆等。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当年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运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至此之后,秦始皇陵基本没有被盗过。
秦始皇陵距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过了40多年,至今秦始皇陵仍没有开挖的迹象。考古学家表示,挖掘秦始皇陵事关重大,短时间内不开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学者一致的决定。
上小学的时候杨澍去看过一次,记忆中好像跟图片上也没那么区别。记得那次,正好赶上暑假人特别多,为了看清楚一个俑的长相,杨澍往前探着脑袋,使劲钻在人群的前面,竟然把太阳帽掉进俑坑里,临走时低头看了一眼,原来掉下去的东西可不止她的一个帽子。后来等杨澍钻出来,父母亲竟然没发现她的帽子没了,直到回家才想起来问,杨澍告诉他们留给陶俑戴了,父母亲被逗得哈哈大笑。
算是因缘际会吗?今天竟然能来这实习。那顶帽子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那里了?杨澍不由得笑了起来。但现在,包括杨澍在内的很多同行都知道,博物院的考古发掘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在进行中,除了今天尘封在绿荫之下的秦始皇陵不能动,听说陆续有很多陪葬坑出土,由于其中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很多现场都是不具备展出条件的。即便是行业内部,可以共享或者知晓的现场信息都是少之甚少。所以,博物院的精华其实很多都在没有展出的部分。杨澍心想,如果这次能有机会去现场,那才真是赚到了。
通过一些影视节目或者媒体,很多人都多少知道一些关于这里的各种传说。熟读史书的杨澍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关于秦朝这段历史,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杨澍更是能讲上三天三夜。从嬴政的雄才大略到秦二世和赵高的昏庸无道、从万里长城的绵延浩大到农民起义的烽烟四起,秦始皇陵见证了秦朝盛衰的消长。
但是关于秦始皇陵,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史料的匮乏,的确有很多专家也解释不了的事情还有待研究。无论多么辉煌灿烂的历史,还是纵横捭阖的英雄,还不成了今天的一抔土!而且,听说这里的现场工作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一种求知若渴的冲动催促着杨澍,她恨不得立刻飞到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历史遗址去。所以,杨澍高兴得连暑假都没休息,一放假就告别了父母亲,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去往西安的路。父母亲拗不过她,又害怕她一个人不方便,提前在距离博物院不远的地方帮杨澍租了半年的房子。
只是,从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