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腹地的沙漠。雨后,沙漠边缘,追踪蓝斑鹈鹕的动物保护组织发现一座古城市遗迹。至多一个月后,西部高地的降水就会在这里汇聚成一条河流,每年只苏醒三个月的河流。
这座不知在沙土中沉睡了多久的城市短暂地醒来后,又将沉入河底。
来自天南地北的考古学教授与学者、医护人员、以及当地的向导,仓促成型一支相当精锐的队伍——木兴考古队,他们决定与时间竞速,抢救这座古城于黑暗中千百年仍然怀抱的文明之火。
但是,进入沙漠15天以后,这个考古队和世界失去了联系。
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队赶到时,领队帐篷顶挂着的一盏手灯刚好耗尽最后一丝电量,光线微弱地跳动了一下然后消散,沙漠里的黑暗没有了边界。
一本摊开的日记随意地摆放在值班站。
现在由于绑架事件,它的保密等级降低,才能被队员们阅读:
[2017年5月15日,这是我们从威特港登陆的第二天,还有两天的行程我们就能到达沙漠深处了。
根据已知的记录,这片大陆上的人类文明只存在于这片沙漠以北。
不过很多学者认为,人类的祖先来自于这片沙漠。这个猜想,可能很快就将成为现实了。
疲惫和兴奋交替侵袭着我,我睡不着了。]
[2017年5月16日,我们不得不返回了威特港。向导说沙漠周边有国家陷入了战乱,盲目的靠近和穿越都是可能致命的。
一周前反常的沙漠暴雨,不仅冲刷了藏匿这座古城的沙土,也融化了沙漠部落的红泥墙。自然仿佛一只无形的手,轻而易举就可以把一个文明存在的痕迹擦去。灾难、流离失所、疫症、□□……一切就在短短一周内发酵了。
领队说,我们必须尽快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沙漠中的建筑无法应对大量的降水,每毫米的降雨都可能对遗迹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领队和向导在船舱里紧急商议新路线。开始之前,向导和我们说,无论如何都不要离开港口。战争时期的外国人是行走的金子,****,被任何势力捉到,都会成为向国家勒索最肥硕的肉票。]
[2017年5月19日,我们到达了。
暴露出的碑柱上纹路依然清晰,大家悬着的心有一半落了地。
沙漠里的星星好亮啊。
我被分配到和洪教授一起值岗,我问他,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为什么会参加这次田野考古,又为什么会对只有简单花纹的石块感兴趣。
他说,语言不仅是外化的符号和音节,还有思考的方式。通过这些石块的加工和摆放,他希望可以和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产生一些交集。]
[2017年5月16日,探方里源源不断挖掘出形态各异的土陶罐、石器,我控制不住地想象那些灰暗的花纹在被时间蒙尘之前会是什么颜色。那个广口肥肚的罐子,是用来收集储存雨水的吗?他们踩在石块铺成的小路上,会不会也像我一样眺望沙漠的尽头呢?
今天13号探方挖掘出了一块石碑,石碑太重了,洪教授亲自拓下了表面的花纹,然后在石碑旁坐了一下午。
晚上,当我再和他值岗时,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不太理解,所以按照大意记录下来:
他说,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有一个土著部落,他们的语言里只有东南西北而没有“左”“右”的概念,太阳东升西落,他们把时间从东到西排序。当面向不同的方向时,时间的排序有时从左到右,有时从右到左,有时由远及近,有时由近及远。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和地理有关。
……]
日记戛然而止。
2017年6月9日,陆续到达的救援队在沙漠与临近的草原中以遗迹为中心,默契地划分区域向外搜救,大海捞针。他们经历了愤怒、恐惧、焦躁,甚至期盼过一条带来希望的勒索信息。
一周后,西部的雨水姗姗来迟却又凶猛异常,干旱的谷地变成昏暗的河床。
毕方救援队乘游轮穿过宽广的大洋回国。海水承托着这艘船温柔地起伏着,船舱里是毫无波澜的、长久的沉默。
老杨紧紧拽着手里的复印件,眼眶已经微红,声线颤抖着问:“队长,6年前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现在……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就算有了新消息,6年都过去了……”
“我们,”郑队顿了一下,似乎在平复情绪:
“我们收到了勒索信,今天凌晨上传的,被网络安全部拦截了。”
“他们说,人质172人。”
这个信息太过于匪夷所思,会议室里经过短暂的安静瞬间沸腾。
“那赶紧定位IP地址谈判救人,还等什么!”
“确认绑架的话,我们救援队又能做什么呢?”
……
“绑架信息上传地址暂时无法溯源,除了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