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泾镇作为江南某处繁华的小镇,在锦绣会即将举行的初春时节,已经指定了最显眼的位置来安置这场轰动全江南的赛事。
拿到代办权的前皇商陆家这会儿便在热火朝天地布置这场选拔胜事的场地。
“啧啧啧,今年的派头看着是比往年要足啊。”
“那是。陆家失了皇商的派头,这会儿必定是寻由头找补呢!”
“你还真别说。今年指不定陆家绣庄能出几个好手艺的绣娘‘状元’哩!”
陆元珍正巧从天蜀绣庄出来,听到隔壁茶铺里的调侃,目光落在不远处慢慢支起的台子,面上让人挑不出错处的微笑慢慢收敛,却因为姣好的容貌而削减了本该外溢的冷漠感。
“元珍!”
陆元珍还未来得及走下台阶,便听身后熟悉的嗓音追了过来,回头一瞧,正是身后这天蜀绣庄的老板穆秀霞。
穆秀霞是个三十多岁富有韵味的女人,惯常爱穿北方流行的两襟交叠的短衣和裤脚收窄的袴衣,这种装束意外地适合她,透着一股利落干练的婀娜姿态。
此刻,她还没等走到陆元珍近旁,便急着说道:“可不好贪你工钱。”
穆秀霞疾步走来,呼吸有些急促,姿态却没有变化,在与陆元珍四目相对时,还露出了熟悉的爽朗笑意:“可是家中有急事?连贯钱都能忘?”
穆秀霞边说边将手上一个小包袱递了过来:“你自个儿回去不方便,不如我给你叫辆驴车吧?”
这儿街头巷尾不时会有驴车经过,后头的拖车时而拿来运货,时而用灰扑扑的麻布帘子配合着竹藤支起一块勉强遮风的空位,便算作乘客席了,算是普通老百姓出门的交通工具之一。
“不用。”陆元珍微微一笑,脸侧的酒窝浮现,周身若隐若现的疏离感消散了,“我顺路买东西回去。”
穆秀霞倒是不强求,只是在陆元珍离开前还不忘叮嘱:“包袱记得收好,财不外露。今日老沈去置办物件了,明日我让他驾驴车去接你。”
“别急着推辞。这锦绣会五年一次。我们这些市井小民难得跟着增光的日子,单子多得很,你早点过来,也好早点开工。”
穆秀霞说得坦荡,陆元珍也不再推脱,道谢后离开了。
她已经在这个未知的朝代逗留了一年多,想来是没有希望再回去二十一世纪了。
陆元珍漫步走在街道上,离得那搭台的位置近了,周遭的议论声便更热烈了。
“诶,你家婆娘报名了没?”
路边歇脚的脚夫见着货物被拉进了陆家围起来的施工范围后,抹了一把满脸的热汗,蹲在路边和身旁的人攀谈起来。
“哎,你是还没听到风声吧?”那人又叹了口气,“虽说往年这锦绣会是哪个有刺绣手艺的娘子都能报名,但今年却不同,那陆家,心肠黑着呢。”
“你道他作甚投这么多银两帮县衙置办哩?那些娘子要参加,成,先拿出挂靠绣庄给的文书。没有?那便先交两贯钱吧!”
周遭歇脚的人听到这话题,都凑了过来,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如今这大令朝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而江南正是朝廷看重的文化和经济枢纽之一,纺织的发展更是为江南的繁华添了一把柴火,与之相对的,是文化和娱乐的进一步解放。
这锦绣会便是其中一个轰动江南的盛事,赛程长达半年,赛事覆盖全州府。
听说上一届锦绣会便出了一张万事绣图,至今让人赞颂。
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付绣娘手艺精湛,如今已靠着远扬的名声实现了财富自由,非达官贵要轻易请不动她。
现成的前辈在前头引着,这届锦绣会规模只会更大,可每个地方置办赛事的方式并不相同。
只论这锦泾镇,便是县衙将置办权利交由陆家,让陆家出钱出力,名义上是攒名声,为民造福,但实际上,这里头可活动的空间却大得很。
“话又说回来,要是报得了名,这两贯钱,咬咬牙还是得出。就算婆娘的手艺拿不到第一名,在镇上拿个前十,往后的日子都不一般。”
这人的话引来几声嗤笑。
“省省吧。只是让你交了钱回去等消息,哪里知道就能等到那消息呢?且瞧着吧!后头肯定还有花样要从咱们身上刮油呢!”
“单说这绣庄的文书,每个绣庄只有两个名额,保管你能参赛,可这会儿你出三贯钱都不一定能寻摸得到!”
陆元珍听到这里,脚步一转,绕过了这处茶铺临时往外支出来的棚子,当真绕进了集市。
她来到这大令朝的锦泾镇已经一年有余,对镇子的布局了然于心,在一年前靠一副绣画搭上了天蜀绣庄的船,算是成了外聘的绣娘之一。
可虽说有了谋生之路,却远远达不到富足。
陆元珍如今的身份与她同名同姓,或许是她前世也说不准,只是这躯壳能让她钻进来,这里头的灵魂想来早就去投胎了。
听左邻右舍的说法,原主生性懦弱,不喜说话,父母早已过世,身无技艺,寄宿在母亲这头的远房亲戚夏家。
夏家虽在锦泾镇边缘有个一房半宅,却已年久失修,家里能卖的杂役都卖了,原主大小事都要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