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像很喜欢这幅画?”身旁的男人同她一样——驻足,抬眼,看画。
“大概是因为历史有争论吧。”她指了指《梅雀》的展签,倾身过来,如悄悄话一般小声,“有传言说,这不是萧南音的画。”
大概是因为凑的近,他不由将声音放柔,连同看她的目光都不自觉的变得动情:“传言如何解释这不是她的画?”
“画的落款是明贞元年,可萧南音却战死于仁宗元年,虽然说仁宗元年和眀贞元年是同一年,但仁宗在前,明贞在后,总不能是萧南音先战死,后作画吧?”
关于《梅雀》这幅画,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争议。
宁初北又问她:“你可知这幅《梅雀》是赠与谁?”
“自然是昭阳郡主赠与其兄长,也就是后来的明阳帝。”
世人都知这幅《梅雀》是昭阳郡主赠与兄长,却不知这画并非赠与历史书上所述的明阳帝萧建安,而是赠与其最小的兄长萧初北,也是萧家第八子,史上的南安王殿下。
“我曾看过一本野史,讲述的便是有关萧南音的生平。里面提及过《梅雀》这幅画的落款,之所以落款日期是眀贞元年,是因为从一开始萧南音就没落款,待她战死,萧家军直驱回都,拿下魏太后后,是其兄长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而落的日期。”
“而这位兄长并非明阳帝,而是萧家第八子,南安王殿下。”
接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昭阳郡主》这部戏的导演——郭慧。
而在这里“偶遇”郭慧,正是宁初北精心为程以霜安排的剧本。只不过让他意外的是,郭慧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毕竟世人都深信被昭阳郡主以画相赠的兄长是明阳帝,谁又会真正的去深挖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呢。
“郭导?”程以霜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郭慧,显然有些惊喜。
“看来你还是没有放弃萧南音这个角色。”郭慧打趣她。
虽然来画展是个意外,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没有放弃萧南音这个角色的。程以霜莞尔一笑,继而说:“确实对这个角色异常感兴趣。”
能费尽心机来看这场独展,郭慧对她口中所说的“异常”表示饶有兴味。目光一转,落在宁初北的身上,几分赏识藏进眼底。如果说之前他对宁初北的印象只停留在极其表面的绯闻事件,而现在怕是有些打脸了。毕竟能熟知萧南音和南安王那段野史的,想必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这位便是津西大历史系赫赫有名的宁初北宁教授了吧?”
宁初北不失礼节地朝郭慧伸了手:“郭导好。初次见面,多多指教。”
程以霜略显意外的看了男人一眼,她怎么不记得这位赫赫有名的宁教授如此平易近人?
郭慧礼貌回握:“郭慧。久仰宁教授大名。”
“郭导对南安王颇有研究?”宁初北会这样问,纯属是因为史册对南安王的记载不过寥寥几句。野史虽然大幅度提及了南安王,但都用昭阳郡主的兄长代指,起初都知道这位兄长是萧家第八子南安王殿下,可经过数百年、成千上万人的解读,该兄长渐渐变成了明阳帝。
许是因为建功立业的郡主,其念念不忘的兄长一定是居于庙堂之首的那位。
故事就这样被流传了下来。
之后,再也没人提及过南安王。
郭慧说:“算不上是研究,只不过上年底碰见了南大的王教授,谈起他在临安挖到一些关于南安王殿下的古物,据分析,和某段野史十分吻合,以此推断史册上昭阳郡主曾在画里多次提及的兄长有可能是南安王殿下萧南安,而非明阳帝萧建安。”
这也是他筹备这部剧的初衷。
如果那段历史和记载的有出入,那将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发现。能被推翻的历史有几个,而能被反复印证的历史又有几段呢?
不,不是萧南安。
是萧初北。
可他无从反驳。
因为——
“儿臣别无所求,唯有一愿,求父皇赐儿臣封号为南。”
她战死在边关,他活着回到了皇都,除了精心保存她的画作,他唯一所求便是用她的名冠他的封号。
也是那年,满朝文武因萧初北执意称王闹得不可开交。
朝堂初定,他便急不可耐的称王,其心可诛。
可居于堂首的萧清河心知肚明,他是为了萧南音才冒天下之大不韪。
后,他被封为南安王,意为镇守南疆之安。遂,他便被驱逐于皇都,南下于封地。
因此,他成了世人眼中不忠不孝之王。
因为南安王这个封号,久而久之,他便成了世人口中的萧南安。
“南安王?”程以霜对这个历史人物自然没太多的印象,毕竟史册对他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只是这个安字让她有些困惑,“为什么他不用避讳明阳帝的名字?”
仍记得,现在的晋城原名为建安城,是为了避讳明阳帝而改名。为何南安王没有避讳君主名字?确实有待深思。
“有传言,他不满明贞帝传位,也想称帝,所以以战功要挟上书明阳帝,保留他南安王的封号。”
对于郭慧的解释,程以霜却不以为然:“倘若他真的战功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