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5章陕西大震(1 / 2)

太液池旁这一场斗争还没有结束。此刻一名司礼监随笔小太监和通政司的一名官员着急忙慌的跑了过来。

一封奏章和一封密信经王承恩的手,递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的韩爌,而是赶快的接过这上面插有鸡毛的密信和奏章。

朱由校将密信放在一旁,快速的浏览起奏掌上的内容。这是一封来自陕西的奏章。

历史或许因为朱由校这个穿越者在发生悄然的更改,但是自然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天启二年癸卯,陕西大地震,八百里秦川赤地千里,易子而食。

作为明末维稳的重灾区,陕西可是一直挂在朱由校的心头上。朱由校不仅仅是怕再在陕西出现一个“李闯王”,而是因为进入小冰河后,陕西人民过的实在是太苦了。

作为曾经中华大地上最富饶的地区,随着气候带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困苦。天启元年,陕西下的延安,庆阳,平凉大旱,人相食,百姓始聚为盗。饥民为“贼”由此始。

进入到天启二年,陕西的大旱还没有刚刚缓解,五月滑南大风,冰雹冻死庄稼无数。紧接着九月平凉发生大地震……从天启二年开始,陕西大小地震无数,一连震了六年,洪水,大旱更是反复无常。这样导了无数的普通百姓再也是活不下去了,没办法人要吃饭!活下去的欲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只能是迫不得已走上了“创业”道路。

“韩阁老,起来吧!你的请辞朕不准。你们几位也都看看这个。当前如何处理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说着朱由校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下面的内阁几位成员。

“皇上,当前要务是要派一名得力大员前往陕西主持赈灾工作。陕西自古民风彪悍,平凉等地不仅仅有汉民,还有老回回和蒙古人等,加之陕西这两年灾荒遍地,要是不能及时处理只怕到时候会激起民变啊!”

韩爌虽然在不少时候和朱由校唱反调,可在赶到这八百里加急的奏章后,立刻说道

“韩阁老说的对,孙传庭虽然能力强,但是资历毕竟浅薄一些。加上最近北边也不太平。陕西大灾势必也会影响到河套的蒙古人。要是不出意外今年蒙古族肯定会再次南下打草谷。孙传庭既要主持新军,又要主持新政,还要防备蒙古人。只怕是自顾不暇啊!”

刘鸿训在听到韩爌的话后,立刻点了点头。虽然他和孙传庭一样都是“直升机”干部,但刘鸿训所承担的还是要比孙传庭要轻不少。人精的刘鸿训自然能够看出朱由校对这个孙传庭以及军机处那个卢象升的“偏爱”。

说着刘鸿训便上前一步走了出来,他说这么多,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争取机会。陕西大灾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个机会把握住了不仅仅可以让皇帝看到自己的能力,更是可以和大明未来“首辅”当家人接触一下。

朱由校没有理会刘鸿训二人,只是坐在椅子上点了点头。

“嗯,两位阁老所言在理。陕西这个地方太重要了,绝对不能乱起来。这样韩阁老你是内阁次辅,此行就由你代天巡狩陕西,赐王命旗牌,陕西左右布政使以下有违反你赈灾号令的皆可先斩后奏。刘阁老你本身就负责大明日报的编辑工作,你也是老翰林了。这教育工作就先由你担起来。另外这个温体仁调到礼部去,当礼部右侍郎主持考务工作,陈新甲出任陕西道监察御史跟随韩阁老巡视陕西。”

坐在椅子上的朱由校,又怎么看不出刘鸿训的那点小心思。只是刘鸿训并不适合前往陕西,毕竟这可是难得的把韩爌暂时踢出去的好机会。朱由校在略微思考一下之后,立刻果断的说到

“另外传旨李养正,让他无论如何给我保证水路畅通。要是赈灾粮食晚到一天我就先砍了他的脑袋。传旨南京户部尚书陈荐从南京府库里给朕用最快的时间把物资送到陕西。韩阁老,人命关天这一来一去就得月余,山东的经验值得推广,赈灾不能只管一时,哪里破了补哪里,得未雨绸陕西以后问题还很多,正好趁这个机会把水利,交通都搞一搞,这一路上只怕是辛苦你了。还有你刘阁老,教育乃是百年大计,重要意义不用朕再多说了,还请你务必多操点心。”

随着朱由校一番安排,众人立刻散去投入到紧张的赈济工作。

众人走了,朱由校也从桌子上将孙传庭的那一封密信拿了起来。戴上水晶眼镜仔细的看看印封后,立刻撕开信封。掏出里面的书信后立刻看了起来。

“大胆!这秦王和韩王好大的胆子!”

在快速的看了一眼后,朱由校愤怒的把书信砸在了桌子上。双手支撑着桌子几乎用尽了全部力气喊到

“主子,您可千万不要气坏了身子,这大明,这九州万方可还得您老人家担着呢。”

见到朱由校愤怒起来,王承恩立刻走上前来,轻轻的给朱由校捶了捶背,说道。

“朕没事,大伴啊!你说咱们大明是不是对这些亲王太宽容了!朕杀过了一个蜀王了,是不是要朕在杀一个秦王这些人才能老实!”

突然被朱由校问这样一个问题,王承恩也不敢说话。朱由校缓缓的坐到了椅子上。王承恩只是在一旁轻轻的给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