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游戏竞技>统治全球从小山贼开始> 第95章 惶恐的大明王朝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惶恐的大明王朝(1 / 2)

为了抵御后金,朝廷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同时也使得国内其他地区的军事防御受到影响。去年十月份,皇太极更是率领十万铁骑,绕过坚固的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打算从喜峰口入侵大明。其来势汹汹,大有一举突破明军防线、长驱直入之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龙虎军首领林振兴使出了一招“围魏救赵”。他借道朝鲜,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地拿下后金的都城沈阳盛京。这一行动迫使皇太极刚刚拿下喜峰口,便不得不匆忙回援。本是大明转危为安的绝佳机会,可林振兴这“逆贼”在拿下沈阳城之后,并未扩大战果,只是抓了些俘虏、掠夺了些许物资便返回。其用心险恶,明显是想利用后金牵制大明北方的军事力量,让朝廷陷入南北西三线作战的困境。

在西边的陕西一带,农民起义军的叛乱此起彼伏。多年来,地方腐败官员的横征暴敛,加上天灾频繁,使得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流民。这些流民在走投无路之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分布于各地,各自为战却又相互呼应,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些农民起义军熟悉当地地形,常常采用游击战术,使得朝廷军队疲于奔命。他们犹如蝗虫过境一般,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他们攻击官府、抢夺粮仓,抢夺地主,杀人放火,严重扰乱了地方秩序,进一步削弱了朝廷在地方的统治。

沿海地区,海寇的侵扰也日益严重。长期的海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外贸易,但也导致了沿海居民生活困苦。一些人迫于生计,铤而走险,沦为海寇。这些海寇驾着船只,在沿海一带烧杀抢掠,袭击过往商船,甚至上岸攻打沿海城镇。朝廷虽多次派兵围剿,但海寇凭借着对海域的熟悉和灵活的船只,往往能逃脱围剿,继续为祸一方。而且,海寇与沿海的一些势力相互勾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使得朝廷对海寇的清剿难上加难。

当当以上这些大明还有挽回的余地,最为可怕的是南方的龙虎军,简直如芒在背。自三年前龙虎军以太湖漫山岛为逐渐崛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攻占了整个杭嘉湖平原,。这支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与朝廷军队截然不同。其首领林振兴,称自己是天人弟子,拥有知过去晓未来并且拥有一虎之力,民间将其传为天神下凡,虽有虚假成分,但他的能力确实超乎常人。在他的领导下,龙虎军以平民阶级为拉拢对象,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贫苦百姓的热烈响应。在他们的行动下,南方的地主阶级受到了沉重打击,土地被重新分配,财富被重新洗牌。而朝廷在南方的统治根基也受到了严重动摇,地方官员在龙虎军的冲击下,或逃或降,朝廷对南方的控制日益削弱。朝廷朝廷几次倾尽全力调遣的平叛大军,都惨败在龙虎军的手上,直接截断了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的南方。这使得北方物资供应紧张,粮食价格飞涨,军队补给困难,百姓生活也陷入混乱。龙虎军发展迅猛,势力迅速膨胀,可也正因发展过快,出现了地方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林振兴这才不得不停下扩张的脚步,专心培养人才,发展杭嘉湖平原,这才让朝廷松了一口气,有时间琢磨龙虎君的各种情况,模仿龙虎军打造朝廷自己的强大军队

据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在那林振兴的治理下,杭嘉湖平原竟是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有一种叫水泥的东西,能硬化路面,使得路面平整如石匠精心切割出来一般。那林振兴将杭嘉湖平原的道路整得四通八达,还划分出国道、省道、府道、县道以及村道,甚至还整出了一个以杭州、嘉兴、湖州三座府城为中心的州府快线。据说在这快线之上,速度奇快,三座城市之间的流通,仅需一个时辰就能到达。崇祯皇帝听闻这些,心中满是挫败感和无力感。他不禁想起,当初孙承宗曾有意招安林振兴,若这林振兴答应,这些好方法、好技术就能为大明所用,或许大明还有转机。可这逆贼却选择与朝廷为敌,妄图推翻大明。

最让崇祯皇帝愤恨的是,去年林振兴在借道朝鲜攻陷沈阳城后,抓回了一些汉奸献给朝廷。可他竟趁此时间,潜入皇宫,掳走了皇嫂张嫣。并且还留下一封书信,信中内容狂妄至极。他竟说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守住汉家江山,他要取而代之,带领华夏民族走向更加辉煌。尤其是“亡国之君”这四个字,一直萦绕在崇祯皇帝的脑海,挥之不去。崇祯皇帝虽想将此当作狂言一笑置之,可林振兴此人确实神秘莫测。他宣扬自己是天人弟子,拥有知过去晓未来之能,虽有虚假成分,但他有一虎之力却是众人皆知。当时他潜入皇宫后,背着一人,还能一步跨出六七丈之远,如此能力,崇祯皇帝从未听闻,这让他不得不对林振兴信中的内容有所忌惮。

同时,皇嫂被掳走对大明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后续之所以没有进行追捕,是崇祯皇帝知道此事不宜动静闹得过大,再之加上龙虎军实力强大,想要再迎回皇嫂,定是不可能了。

此时坐在轮椅上的崇祯皇帝将奏折重重地拍在御案上,“啪”的一声打破了朝堂的死寂,愤怒和忧虑交织在他的声音中:“众卿看看,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