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毫米山地滑膛炮的炮手赵四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他的操作沉稳而准确。他指挥着炮手们调整炮口,瞄准撤退中的敌军临时搭建的防御工事。每一次发射,都能看到敌军的队伍中爆发出一团火光,随后是一片混乱。赵四的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他知道自己的每一发炮弹都能为胜利增添一份可能。
在这场追击战中,林振兴的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不仅成功地防守了湖州城,还成功地反击了李如松的军队。这场战斗成为了林振兴军队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李如松的军队在林振兴的追击下溃不成军,他们四散奔逃,试图逃离战场。最终,只有三万多大明军队逃脱了追击,其余的几乎都被歼灭。所谓兵败如山倒不过如是。
这场战斗过后,林振兴估计,以大明军队如今的实力,朝廷方面只能采取守势,不敢再贸然进攻。林振兴则打算趁机放开手脚,向周边扩张,攻城掠地。
李如松在战败后,被崇祯皇帝昭回了朝廷问罪,他的军事生涯受到了重大影响。他不断反思自己的战术和战略,寻找失败的原因。他知道在朝廷没有找到一种克制林振兴火炮的办法之前,再无法对抗林振兴的军队。
在湖州城内,林振兴也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朝廷虽然暂时采取了守势,但总有一天会再次发起攻击。他命令周杰加强城防,训练新兵,同时派遣斥候,密切监视朝廷的动向。他自己则在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战略。
西山岛的武器工坊里,工匠们继续日夜不停地工作着。他们制造出更多的大炮和火箭弹,以及朱雀步枪和手枪,为林振兴的军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林振兴亲自视察了工坊,他对工匠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赞美。在岛上又有美人相伴,让林振兴乐不思蜀
紫禁城内,崇祯皇帝在刚刚得到监军曹化淳的800里加急军报之后,既震怒又无奈,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他次次派出大军对林振兴进行镇压,最终,不但没能消灭林振兴,反而带去的辎重都成了林振兴壮大的资本。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内心的惶恐和无奈达到了顶点。
随后在紫禁城的夜色中,东暖阁内灯火通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面对的不仅是外患,更有内忧。北方的皇太极不断侵扰,西部的闯王高迎祥揭竿而起,而江南太湖地区的林振兴更是如日中天,大有不可阻挡之势。这些叛乱中,尤以林振兴的威胁最为致命,因为他直接触及了大明的经济命脉——江南。
夜色深沉,东暖阁中灯火通明。崇祯皇帝的面容在烛光下显得更加严峻。他自从接到了那份800里加急的军报之后,就立即召集了各位辅政大臣前来东暖阁议事。
阁内,几位朝廷重臣已经齐聚一堂,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无法掩饰的忧虑。这些大臣包括内阁大学士韩爌、礼部尚书温体仁、兵部尚书张凤翼等,都是在崇祯初年便开始辅佐皇帝的老臣。崇祯皇帝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大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诸位爱卿,朕刚刚接到了来自湖州的800里加急军报,李如松将军所率领朝廷平叛大军再次遭遇了重创,如今只剩三万多的人马,林振兴的叛军势头正盛。朕深知,这不仅是对朕的考验,更是对大明王朝的考验。”
韩爌,这位年迈的大学士,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陛下,李将军的失败,意味着我们的军事策略需要重新审视。林振兴的叛军装备精良,战术先进,在我方没有性能相当的大炮之前,不宜再主动出击,我们必须采取新的对策。我建议从周边调集能够调动的所有红衣大炮和佛朗机炮到太湖周边的城池,进行严防死守。”
温体仁,那位以清廉著称的礼部尚书,他的眉头紧锁,清咳两声,语气沉重:“陛下,我们必须立即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军心和民心。连续的失败已经让朝廷的威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林振兴每到一地就打土豪分田地,这是在和大明的整个仕绅阶级对敌,所以应该很容易劝导当地的地主豪强出钱出力。我建议动员这些地方的地主豪强们出资,出人修补城墙,加强防守力量。
兵部尚书,张凤翼,也轻咳一声说道:“陛下,虽然我们暂时无法继续对林振兴进行反击,但我们也要做好,条件成熟随时反击的准备,所以我们不仅需要防守,还需要考虑如何反击。我建议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力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林振兴叛军的情报收集,以便找到他们的弱点。”
随时等待时机。崇祯皇帝听着这些大臣的建议,心中逐渐有了自己的打算。他知道,这个帝国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他决定,首先要清除朝中的腐败,恢复法纪的尊严;其次,要赈灾安民,稳定民心;再次,要加强边防,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最后,要重视文教,选拔贤能,为国家选出有用的人才。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崇祯皇帝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想当初从皇兄手中接过皇位,那是壮志凌云,经过自己的励精图治,必定能够重振大明雄风,一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