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什么好名声。
村里人就在一旁看笑话,谁也不帮。
不过,对于顾芸儿的泼辣,他们今日有了新的认识。
这小媳妇儿从前是个泼辣的,对自家婆婆和小姑子没什么好态度,张口闭口就骂人。如今倒是和刚嫁过来那会儿不太一样了,说话态度温温柔柔的,声音也不大。不过呢,说出来的话却像一把刀子,刀刀扎的人流血。
顾芸儿说的爽了,笑着说:“大娘,我饿了,先回家吃饭了,你若是想和我吵架,明儿咱们再吵。”
刘大娘说不过顾芸儿,又因为见识过顾芸儿的厉害有点害怕她,被她怼得哑口无言。只敢等顾芸儿走远了再在背后骂她两句。
旁人在一旁嘀咕起来。
“终于有了刘大娘害怕的人了。”
“启哥儿媳妇的嘴也太厉害了,没事儿千万别惹她。”
顾芸儿哪里知道旁人如何议论她的,就算知道了她也不放在心上。
回到家后,她去做了手擀面。
将面粉和水和成面团,醒两刻钟。然后将醒发好的面团擀成薄薄的一张,反反复复擀面撒面粉,最后,将擀好的大圆面片折叠起来,用刀切成细细的长条。
昨日熬的骨头汤还剩下一半,烧开,将大骨头捞出来,下入面条,最后又撒了一把小青菜。不多时,一锅香喷喷的骨汤面就出来了。
骨汤面上配有绿色的青菜,看上去色香味俱全,格外诱人。
顾芸儿的面做的实在是好吃,每人都吃了一大碗。
贺母:“芸儿,你这面条都可以拿出去卖了,保管有人爱吃。”
顾芸儿:“我也想过去卖面条,只是镇上有些远,去卖面条的话要带的东西太多,不如卖饼方便。”
卖面条这件事她之前的确想过,但因为财力、人力等方面不可行所以放弃了。如果她有一间铺子的话倒是可以考虑考虑要不要卖面。
贺母:“说得也是。”
顾芸儿:“再说了镇上就那么多人,已经有几家面馆子了,卖面条的话估计赚不了多少钱。”
在决定卖什么东西之前她有好好了解市场行情,思虑许久,考虑多方面因素才选择了简单方便的肉夹馍。
吃过饭,顾芸儿回屋歇着了。
睡了有一个时辰,她听着外面有些吵闹,从床上起来了。
打开窗户一看,堂屋那边挤满了人。
她从屋里走了出去,恰好这时贺夕来井边洗东西,于是她问了一句:“家里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贺夕:“二堂叔家的儿子马上要成亲了,请咱爹给他们家写婚书。”
顾芸儿:“咱爹给他们写婚书?”
没想到贺父还兼职这件事。
贺夕:“对,村里识字的人不多,去镇上请人写的话要花钱,所以村里的婚书几乎都是爹写的。”
顾芸儿点了点头。村里读书人少,年轻人也不懂这些,所以都来找公爹写。
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呦,启哥儿媳妇儿,你醒了。”
何翠花从门外走了进来,和顾芸儿打了一声招呼。
顾芸儿记得她,那日她在河边洗衣裳借给她棒槌的人就是眼前这位妇人。
原来是她儿子要成亲了。
“二堂婶儿。”
何翠花笑着应了:“哎,你娘说你和夕姐儿早上去卖吃食赚钱了,你俩可真有本事,一会儿多吃两块喜糖。”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刘大娘认为顾芸儿将要卖的吃食都自己吃了,何翠花却觉得她们有本事。
顾芸儿笑着说:“好嘞,多谢婶儿,我们一会儿也沾沾喜气。”
何翠花跟她们打了声招呼就去堂屋了。
顾芸儿见家里人多,低声问贺夕:“这里用咱们帮忙吗?”
贺夕摇头:“咱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顾芸儿:“要不要去山上转转?”
贺夕:“好啊,正好家里的柴火不多了。我先洗完茶杯再去。”
顾芸儿:“我帮你一起。”
二人洗完茶杯,厨房的水也烧开了。
茶壶里放上茶叶,滚水倒入茶壶中。
顾芸儿提着茶壶去了堂屋,往茶杯里一一倒满水,递到了每个人面前。
认识的她就称呼了一声,不认识的她就称“您”。比如,眼前这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妇人顾芸儿就不认识,不过,她听到贺母称她婶子。
“奶奶,您请喝水。”
“哎,好。”
给人倒上水,姑嫂二人拿了两根绳子出门去了。
她们走后,那位老妇人对贺母道:“你家儿媳妇也不像大家说的那样糟糕,干干净净的,瞧着挺老实的。”
老妇人姓齐,丈夫姓贺,是贺父的堂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