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启站在高处,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经过一番慷慨激昂的游说,他终于成功地收降了太史慈这位猛将。
当他与赵邯交流并了解完此次战况后,才惊觉时间竟已悄然流逝,天色正逐渐变得暗淡起来。
此刻,战场上一片繁忙。
徐晃所率领的三千精锐士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清扫着战场。
而另一边,太史慈原本麾下那剩下的八千降卒。
则在太史慈本人以及秦启的耐心规劝下,暂时放下了武器,表示愿意投降。
虽然降卒们神情各异,眼中透露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准备找机会再行逃跑。
然而,在秦启真诚的话语和太史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降卒们最终选择暂且归顺于秦启。
而秦启让投降的士卒安定下来的主要原因,是许诺将来打过江东之后。
各自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并给予十亩粮田。
这样的安抚政策,也是让投降的东吴士兵成功的笼络在秦启帐下。
毕竟每个人将来都能获得十亩良田,这个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因为在古代,十亩良田对老百姓来说。
不仅是生活上得到了保障,不必为生计而担忧,更能获得不菲的收入,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
而秦启之所以这样做,也全是出自于从小对土地的烙印,因为自己的祖祖辈辈就是农民。
更是因为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老百姓,自古就对土地有着深深地情结和纽带。
因为华夏大地有着悠久农耕文化,土地无疑是人们家族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而历史上的多次农民起义,也基本上与农民土地丧失有关。
这里就不过多赘述,相信大家在历史课上学的都很熟悉。
再回到秦启这边,此次胜利他并没有沾沾自喜。
而是运筹帷幄,准备和徐晃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这不众人都被召集到营帐之中,其中就包括刚刚收降的太史慈。
而此时秦启让太史慈和大家一起商议下一步军事行动,也是没把太史慈当外人看待。
秦启重视太史慈的态度,也让太史慈内心深受感动,刹那间便心悦诚服。
徐晃此时正端坐在主位上,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
两旁分别站立着楚威、吕原等人,此时大家各个英姿飒爽,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而秦启正面对着徐晃,开始阐述自己的计划。
“公明兄,目前大军虽然刚刚打了胜仗,但是我不建议直接进军合肥,去营救被困的张辽将军等人,此时应该就地休整一番才好”
秦启一边说着,一边紧盯着徐晃的眼睛,那目光坚定无比且深邃如海,完全不像是在跟徐晃开什么玩笑。
“啊?”
徐晃在听完秦启这番话之后,不禁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那双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此刻透露出的尽是疑惑和不解之色。
显然,对于秦启提出的这个方案,徐晃一时之间还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听到秦启的计划,众人面面相觑,目光也是纷纷投向秦启,眼神中透露出对其建议的一丝疑惑和不解。
要知道,刚刚好不容易才取得一场胜利。
此刻众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举杀向合肥的战意,恨不得立刻挥师南下、直捣孙权老巢。
就在这一片沉默之中,一直坐在角落里的程昱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霍然起身,率先打破了僵局。
只见程昱紧皱眉头,声音中不仅带着一丝急切,还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明远兄!如今我军士气如虹,正是一鼓作气进军合肥的绝佳时机。若这般犹豫不决,迟迟不进,万一孙权趁此机会围攻合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届时,合肥城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其实,程昱之所以如此急切地主张直接进军合肥,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合肥城中的存粮已然所剩无几,城内的守军们每日都在饥饿与疲惫中苦苦挣扎,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若是再等不到粮草补给和外部援军的到来,只怕那些身处底层的士兵们为了活命。
势必会心生反意,甚至有可能选择投降敌军以求自保。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当秦启听到程昱这番言辞激烈的反对之声后,他并没有当场向程昱予以回击。
相反,竟然仰头大笑起来,笑声也回荡在整个营帐之中,显得格外突兀。
秦启这奇异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越发觉得难以理解。
一时间,众人议都认为秦启是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
但是,站在角落的吕原和夏婉莹两人行为却没有和大家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