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中国旅游攻略大全> 第413章 忻州市(4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3章 忻州市(41)(1 / 2)

5原平市普济桥,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桥,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北20千米的崞阳镇南门外,横跨在河流之上。以下是对普济桥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名称:普济桥(曾名南石桥,俗称南桥)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崞阳镇南门外

建造时间:金泰和三年(1203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公布)

开放时间:全天

二、历史沿革

普济桥始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历经多次修缮与重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曾进行重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七月再次重建,清道光十年(1830年)六月因桥崩圮而由知县赵冠卿倡捐重修,并铺道筑堤。尽管历经多次修缮,普济桥的主要构件仍保持着金代所制的原貌,展现了其悠久的历史传承。

三、建筑特色

普济桥为敞肩石砌拱桥,南北走向,主桥全长30米,宽8米,高7米。其独特之处在于两端各设有一引桥和二小券,以分导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之边均饰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券楣上雕刻有避水兽头及人物故事等内容的浮雕,共16幅,小券口边上则雕有蛟龙出水及九针图案,这些浮雕均典雅古朴,寓意深远,造型优美,精巧别致。

桥体整体呈马鞍型,桥面通铺石板,两侧设有石栏板和望柱。望柱上雕有佛手、石鼓、桃、狮和麒麟等图案,造型生动。桥身两端缓向下斜连接引桥,使得整个桥体显得庄重古朴,建造奇特。普济桥不仅是中国不多见的敞肩拱石桥之一,其桥型与隋朝创建的赵州桥相同,体现了古代桥梁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

四、文化价值

普济桥作为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不仅见证了原平市乃至整个山西省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展示了古代桥梁建筑的卓越成就和精湛工艺。同时,普济桥还是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五、旅游信息

普济桥交通便利,从原平市出发可沿京昆线直达崞阳镇南门外即可到达。桥体全天开放,游客可自由参观。在游览过程中,请注意保护文物古迹,遵守景区规定。此外,普济桥周边还有崞阳关帝庙等其他历史文化景点可供游客参观游览。

综上所述,原平市普济桥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古建筑瑰宝,是游客了解古代桥梁建筑和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6原平市寿宁寺,这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中阳乡井沟村东约5000米的五峰山腰,是我国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寿宁寺的下院,俗称小五台。以下是对寿宁寺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沿革

创建年代:寿宁寺的创建年代不详,但据碑文记载,元大德年间(1297-1307)进行了重建。此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嘉靖年间(1522-1566)、清康熙六十二年(1722)和咸丰年间(1851-1861)屡有修葺、扩建。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损严重,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寺僧人主持复修、重修。

原名与传说:寿宁寺原名“王子焚身寺”或“王子烧身寺”,这一名称源于一段传奇故事。相传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三子因厌倦宫廷生活,在此地燃身以求解脱,菩萨在火光中现形,因此得名。宋景德初,该寺被敕改建为寿宁寺。

二、建筑布局

占地面积:寿宁寺占地面积3714平方米,坐北朝南,东西长536米,南北宽6929米。

现存建筑:寿宁寺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主要由东院、中院、西院三座院落组成。中院中轴线建有照壁、牌楼、大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碑廊。东院中轴线仅存圣母殿,两侧为碑亭。西院中轴线有官厅、大悲殿,两侧为僧舍。

特色建筑:

大雄宝殿:作为寺庙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佛像,庄严肃穆。

圣母殿:位于东院,殿内供奉圣母等塑像六尊,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意义。

龙宫圣母殿:位于寺院大雄殿的右侧,是专门为具有施恩降雨本领的线娘娘修建的。

三、文化遗存

碑刻:寺内存有明代木雕像和铜像36尊,以及明碑2通、清重修及功德碑14通。这些碑刻是研究寿宁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御书匾额:寺内还存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的“五峰化宇”匾额,这块匾额长314、宽76,遒劲匀称,盖有朱红大印,是寿宁寺的珍贵文物之一。

四、宗教活动

寿宁寺作为佛教圣地,每年吸引众多信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