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大唐: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第671章 市舶司的想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1章 市舶司的想法(1 / 2)

自从雪盐大卖之后,闻讯赶来沧州的商贾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有些耳目灵通、神通广大之人,循迹摸到长芦盐田来。

原本长芦盐运司的蓝宝善还有些担心,生怕旁人将这新式晒盐绳技给学了去。

奏疏上到李治手中之后,李治却毫不担心。

不但没有增加人手用来保密,反而要求沧州州衙与长芦盐运司通力合作,在售盐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对长芦盐田做些宣传。

这让州衙与盐运司的属下都十分不解,不明白陛下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等到消息公开,盐运司已经将长芦沿海地区适合开辟盐田的土地都收购完毕的时候,众人才恍然大悟。

可若仅仅是如此,还是有巨大的隐患,毕竟海岸线漫长,又不是只有长芦的海滩可以晒盐。

李治并没有解释的打算,即便开口询问的人是库狄琉璃。

现在这小美人儿也想明白了,自己这个刺史也好,那些借名公布的良策也罢,其实全部都是皇帝的意志体现。

只不过,借了库狄琉璃一个名头而已。

琉璃自己不太懂这种骚操作,李治自己却不亦乐乎,有种暗搓搓开小号的乐趣。

自从圣驾东巡沧州开始,沧州新城的州衙就被李治定为临时行宫

,吕长钧这个长史只能苦逼地带着一干属官和佐吏搬去盐仓,与盐运司衙门挤在一起办公。

圣驾东巡,体察民情就是一项必须进行的项目。

李治只等了三天,本地士林之望的范阳卢氏就扛不住压力,前来面君见驾。

抛开那些花团锦簇的表面词章,李治就听明白了范阳卢氏的要求。

无非就是范阳卢氏在此前的盐引之争中已经吃了大亏,想要从雪盐的销售中占点好处。

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真到了地方上,哪些好处不都是被这些门阀世家一起分割完毕,吃干抹净的?

李治对卢氏的要求不置可否,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明确地拒绝。

接见之后,李治马上发出一道旨意去洛阳,从神策军中再次遴选老卒一千,另立一衙名为“市舶司”。

历史上最早的市舶司出现在宋朝,不过李治的不孝子孙李隆基,早在开元年间就派宦官前往广州担任市舶使,算得上是市舶司的前身。

与李隆基搜刮民财,专为自己的奢侈享受不同。

李治是知道,这个时代的未来就在海上。

此时的华南地区,广州早就成为通商港口,各地的海商汇集于此,早就了岭南瘴疠之地一个繁华如锦的商业奇迹。

大唐时期的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来往的各国海商如恒河沙数,数之不尽。

日本僧人真人元开,在《唐大和尚东征传》上记载:

“有婆罗门(今印度)、波斯(今伊朗)、昆仑(今马来半岛一带)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狮子国(今锡兰岛)、大石国(今阿拉伯国家)、骨唐国(在今吕宋岛或苏门答腊岛)、白蛮(指欧洲人)、赤蛮(指非洲人)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

由此可见,当时广州的繁华。

李治的想法,是在沧州置一市舶司,专营对高句丽与倭国的海上贸易。

虽说这两个地方已经被打了下来,可要长治久安,却是任重道远。

只有将这两地在文化、经济、教育等各方面,都与大唐紧密相连,再实行来往互迁的政策,使大唐百姓在当地成为大多数,才算是初步完成了对这两地的统合。

除此之外,沧州新城有一个港口,也是发展的助推器。

有了长芦市舶司,李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旨在明州、广州二地同样开阜,分别设置明州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

为了抵消长芦市舶司的阻力,李治直接将另外两个市

舶司的设立与组建丢给朝堂去商议。

有这两块大肥肉在,那些门阀世家的目光就不会只盯着长芦市舶司。

大唐的政策从来都是博大开放,海贸的巨利,就是洛阳、长安都有耳闻,就不信那些门阀世家不动心思。

此时沧州新城的建造任务已经全部完成,此前在当地招募的那些建筑工人也都闲了下来。

这要是换了其他国家的工人,肯定乐滋滋的放假去享乐了。

可淳朴勤劳的大唐人,却是闲不住。

尽管州衙给的待遇极为优厚,而且从不拖欠,工程一做完,大家都领到了丰厚的酬劳。

可无事可做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慌的很。

对未来,有种无依无靠的不安全感。

李治得知此事之后,正好将这些人送去建造长芦市舶司的码头。

这些人做完一个沧州新城的工程,都已经是熟练的建筑工人了,而且是这个时代唯一一个懂得水泥浇筑的工程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