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一往无前之人界篇> 第3章 少年捉贼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少年捉贼(1 / 3)

随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李辰早早地起床,心中充满了憧憬。闻先生已经在院子里等他,手抚古琴,似乎在应和着晨风的旋律。

“辰儿,修炼之道,首在心静。”闻先生缓缓说道,他的声音和古琴的声音一样平和,“今日,我们先从呼吸开始。”

李辰跟着闻先生的琴声的引导,心里默背着口诀,慢慢闭上了眼睛,尝试着放慢呼吸,感受着空气在身周的流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外界的喧嚣慢慢远去,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闻先生的琴声。

闻先生又惊了。心里说:“第一次修炼便能入定!这次真真是捡到宝了。”

一曲结束闻先生发现李辰依然沉浸在入定之中,于是把心神完全笼罩在李辰的身上,双手一起,继续弹奏。直到看见李辰的眼皮不断跳动,知道李辰快醒了,才慢慢的从演奏中退了出来。这时闻先生自己已是满头大汗了。

余音袅袅,看李辰慢慢收了功法。闻先生手双抚琴止音,依依不舍的把琴递给李辰:“这把琴是我的师父传给我的,跟了我太久了,走过了许多许多的路,演奏过许多许多的曲子,现在既然你拜我为师,此琴也能使你入定,与你有缘,这把琴就赠与你吧。”

李辰接过琴,他的手轻轻触摸着琴弦,一种奇妙的共鸣在脑海里回响。李辰感觉到自己能听见风的呼吸和琴弦里的律动。

不说这边闻先生和李辰在这边修炼。那边李沐已经召集村里的几个村老,将闻先生打算在村里久居,并且开办村塾一事给大家说了一番,征求大家的意见。几个老人一听说有先生愿意留在村里给孩子们教书,兴奋不已。要知道就连周边几个大村都没有村塾。

在当时的大夏朝,郡国生(类比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中个诸生(类比秀才)就可以免除自家一百亩口分田(口分田就是官府根据每家所缴口赋也就是人头税以后分的官田,需要缴什一税。可以耕种不能买卖。)的田赋,那在县里都算名人了。普通人见面都要称一声“诸生老爷”,可想而知当时的百姓对读书人的敬仰和羡慕。要是村里有一间村塾,能教娃娃们念书,那是求都求不来的福分啊,哪怕十年能出一个诸生,那都是家里祖坟冒青烟啦。

大家急急忙忙来找闻先生,商议确定开村塾的事。一开始闻先生说什么也不肯收束脩,只要求管吃住便可。而村里人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闻先生勉强答应一年收一百石谷子作为束脩才算作罢。就这样村里的老人们还不住的说亏了良心,亏待了闻先生。

因为要给闻先生办理入籍,李沐带着闻先生赶了两个时辰的路,去河间乡里办了户贴(类比户口本)。办户贴的时候才知道闻先生居然还是郡国生功名。这下子可热闹了,要知道义县全县数万人,有郡国生以上功名的也不过十数人,而且基本上都有官职。县里的县学督学也不过是个郡国生,他这个乡的乡学不过是一个诸生在执掌。一个郡国生老爷跑到一个数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开村塾,实在是有些惊世骇俗了。乡长表示此事重大,还需禀报县令大老爷得知。不得已,闻先生和李沐又和乡长坐了邮车赶到县里见县令。

义县的县令姓姬,是世家大族姬家的人。当姬县令听说有郡国生要在治下一个小村子里开村塾,惋惜不已,于是私下里极力邀闻先生留在县里的县学教书,闻先生直言道:“老朽本是闲散之人,喜的就是山野风景,游历到青木村,心有所感,甚是相宜,所以才打算逗留一段时日。闲暇无事,便想开个村塾留下些圣人教化,实在无意在城里生活。如果不允,那只能继续游历了。”

姬县令无奈只得应允。不过感于闻先生之举,特地叫来县里的督学,批条子从县里办学经费中拿出伍佰贯铜钱,作为村塾头两年的费用。

乡长拿着条子的手都在抖。要知道此时物价,一亩水浇地的永业田的卖价不过十贯钱,普通的水浇地不过两三贯;一斛小米不过五十个铜钱,一斛白面不过八十个铜钱。一个五口殷实之家,一月共需一斛面、两斛米。一年的米面钱也不过两贯钱上下。这伍佰贯可是相当于一个百户大村两年多的米面钱啊,堪称一笔巨款。

大夏立朝不过一百二十余年,正在欣欣向荣。对于教育的重视也是历朝之最。毕竟闻先生的郡国生身份在那里摆着,县里督学只得捏着鼻子,提请县令批准了把青木村的村塾升格为乡学,把已有一位诸生执教的乡学改为青木村乡学的分校。

一切手续办妥,青木乡塾入了学籍,算是县里正式承认青木乡塾入了体制,还给闻先生挂了一个副督学的职衔。县里在青木村范围内划出两亩地作为乡学校址,划拨一百亩官地作为乡学的永业田校产,一应产出归乡学支用。

乡长拿出经费里的五贯钱给李沐作为建筑乡学的工费,又拿出一百贯给闻先生作为前期费用。因为乡学进了体制,学生进去学习的书本、服装、餐食都是由公费采买。

最后县令问李沐:“不知多久能将乡学盖好?”李沐沉吟了一下:“保证在十五日内完工。”姬大老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