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
何况李惟庆是个落魄的举人,在北京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一切都得靠自己。
前天,李惟庆收到了父亲李瑚托人带来的一封信。
信中,李瑚并没有责怪李惟庆,只是希望他回家继续拿起书本,三年后再赴京参加会试考试。
在李瑚的眼里,只有读书这条路,才能改变李惟庆的命运,才能为李氏家族带来莫大的荣耀。
李惟藩考上了进士,李氏家族一下子扬眉吐气。
可是,李瑚没有多大高兴,他只希望自己的儿子中进士,将来做官,自己也可以跟着享福,也许还能被皇上封个什么大夫的虚职呢。
李瑚尝尽了经商的苦难,与官员打交道次数多,真正羡慕他们的身份与地位。
如今,儿子李惟庆还要走他一样的经商之路,你说李瑚心里会好受吗?
李惟庆仔细阅读了信件三遍,当然他能理解父亲的苦心。
可是,李惟庆对读书考功名这条路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唯有经商,才是他的人生最佳选择。
李惟庆把信件放一边,置之不理,好在自己在北京,远离父亲,否则,他要经商是干不成的。
口袋里的银两不多了,为了节省成本,李惟庆买了两个箩筐和一根扁担,开始自己的书商生涯。
看样子,只得先摆个书摊,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租店开设书肆。
李惟庆首先到了自己曾经租住的旅馆一带,这里是举人们最集中的地方。
虽然很多举人落榜,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留下来找别的活路,还有一些人租房继续温习书本,期待三年后好运。
“各位爷,你们是否有不要的考试书籍卖给我?”李惟庆来到一堆学子模样的人跟前,笑着问道。
一个学子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朝李惟庆上下打量了一番,说:“你不是那个也落榜的李惟庆吗?怎么挑两个破箩筐来捡破烂啊,这不丢我们学子的脸吗?”
李惟庆定睛一看,这不是本省的举人周大涵嘛。
上次会试考完后,全省的学子还在一起聚了一下,李惟庆当然对个子最高的周大涵有印象。
李惟庆一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但是,他已经有了思想准备。
李惟庆依然笑着对周大涵说:“其实我对读书并没有放弃,我依然爱书,爱读书,只是,我不是考试的那块料,我已经考了多次,决定弃考从商,我不偷不抢,没什么丢脸的,再说,我希望我能卖书给那些落榜的学子,助力他们三年后中榜,这样我也就有成就感了。”
“奸商,不是我等学子所为,哼,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还是准备好好复习,将来考上进士做官,这一辈子就享不尽荣华富贵了。”周大涵蔑视地说完,然后用扇子在脸上扇风,大摇大摆地走开。
李惟庆一时尴尬地站在那里,难道自己一下子就成了同类人攻击的对象?
毕竟这是第一次经商,绝不能就这样放弃,李惟庆心里想着。
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李惟庆又向其他学子询问是否有书籍要卖掉。
“我有上百本,你来了正好,本来要打算丢弃当垃圾,这下可以换点酒菜钱,哈哈。”
“书是读不进去了,我还是喜欢在北京学习唱戏,文化人总要干点文化事,老弟,我这些书,可是花了18年功夫在它们身上的,哎,还是没中榜,把它们卖掉,省得我看到伤心。”
“北京不仅仅只有读书能有活路,我这些年读书也不算白读,认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境界,这些书,丢弃可惜,还是你老弟替我卖给那些需要它们的学子吧。”
李惟庆心里一下子释然了,这些人跟他一样,都落榜了,但是并不泄气,还得寻找新的活路。
李惟庆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低价买下了300多本书。
这些书,都是雕版印刷刻印出来的线装书,每一页,每一个字,都包涵了像李惟庆父亲李瑚这样从事刻书的人的艰辛。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可以通过这些线状书考上贡士、进士,走向仕途。
好在李惟庆并没有放弃书籍,他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知识与文明,如他的父辈那样。
想到这些,李惟庆心里暗自高兴,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
除了留下五个银两,李惟庆这次把剩下的钱全部采购了书籍。
除了考试用书,李惟庆这次还采购了一些生活用书,如养生之类。
回到租处,李惟庆把装满书籍的箩筐藏好。
这可是自己的全部家当,不能被盗什么的。
李惟庆吃得也简单,买了米饭,将就把家里带来的菜下饭,这样可以节省生活成本。
这晚,李惟庆静静地躺在床上,翻阅着这些收购来的书籍,想寻找一些他感兴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