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04章 烧当羌归附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烧当羌归附(2 / 3)

修建更漂亮的房屋、购买更先进的农具和设备,整个村庄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赵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始终将村民们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他们谋求更多的福祉和利益。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或残疾人提供支持和援助。他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地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张循也在关注着赵辛的动态,他时常收到赵辛寄来的信件和生活写实画作,了解着赵辛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每当看到赵辛和乡亲们取得新的成就时,他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赵辛的信件,让张循能够更多地了解农村基层的生活状况,和改革在农村的落实情况,为他提供了不少的决策帮助。

=

华朝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农业器具日益精进,其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远超往昔。

钢铁铸就的犁铧深耕大地,释放出土壤深处的肥力;高效的收割机械在金黄的麦田中穿梭,如同神奇的魔法,瞬间将丰收的果实收集入仓。

粮食产量因此节节攀升,不仅满足了华朝境内数千万民众的口粮之需,更有余力向外输出,成为稳定周边地区经济的重要基石。

工业产品同样丰富多样,从精美的瓷器到坚固的钢铁制品,从便捷的交通工具到复杂的机械设备,华朝的工业体系如同一台巨大的机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类商品。

这些产品不仅质量上乘,而且价格亲民,使得华朝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与此同时,与华朝接壤的各个国家或部落,却仍处在相对原始的生产状态。他们使用着简陋的工具,耕作着贫瘠的土地,生活艰辛且充满不确定性。

当华朝的繁荣景象通过各种渠道传入这些地区时,无疑在他们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们开始意识到,与华朝相比,自己的生活就像是被遗忘在原始森林中的野人,落后而贫瘠。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归附华朝的念头。

移支国的主动归附,无疑为这些动摇中的小国或部落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看到,归附华朝不仅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更意味着能够享受到华朝强大的军事保护和文化熏陶。

这种诱惑,对于那些渴望改变现状、追求更好生活的国王或首领来说,无疑是难以抗拒的。

当然,在权力与利益的交织中,大多数人紧握着手中的权利,是不愿轻易放手的。

他们担心归附华朝后,自己的特权地位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失去原有的权力和荣耀。但也有一些开明的国王或首领,他们看到了华朝的强大和繁荣,也看到了自己国家与华朝之间的巨大差距。

他们深知,如果继续故步自封,只会导致国家越来越落后,人民越来越贫穷,最后有可能被人民推翻,强行加入华朝。

于是,他们选择了主动归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和族人带来更好的未来。

太平十四年(207年)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与凉州接壤的烧当羌首领雅丹,向华朝奉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国书。

在这份国书中,他表达了自己愿意率部下数万羌族人民归附华朝的意愿,并恳请华朝皇帝张循应允。这份国书,不仅是对华朝强大实力的认可,更是对烧当羌未来命运的抉择。

张循接到国书后,深知这是华朝打入青藏高原内部的绝佳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雅丹的请求,并在当地设立了烧当县,让雅丹担任县长,归入凉州金城郡管理。

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华朝在西部地区的统治地位,更为后续开发青藏高原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烧当羌归附后,得到了华朝工业实力的充分支援。西海(青海)盐池,这个曾经被忽视的资源宝库,在华朝的开发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被引入,使得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盐产品不仅满足了华朝西部各州郡的需求,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西域、中亚、中东各国,为烧当县带来了丰厚的财税收入。

随着财税收入的增加,烧当县开始大力建设公共设施,改善羌族人民的生活条件。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羌族人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舒适。

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贫困落后,到现在的富足安康,这一切都离不开华朝的扶持和帮助。

华朝之所以如此倾斜于烧当羌民族,除了看重其地理位置和资源潜力外,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提高烧当羌民族的生活水平,继续诱惑其他羌族部落主动归附。

在青藏高原这种地广人稀的地区,战争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和消耗。如果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利用生活水平的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