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摩擦。
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他们也终于逐渐适应虽然繁重、却也简单纯粹的生活,并开始爱上脚下的这片土地。知青和当地老乡们的相处,也从一开始的相互不理解,到后来的亲如家,一起齐头并进搞生产,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老林看完整个故事后道:““春芒”好像和你以前创作的作品大相径庭,不过”"不过什么?”
老林见田瑛似乎有些紧张,笑道:"不用紧张,我是想说,不过这个故事却比你之前创作的那些剧本,都要符合当下的形势。"春芒"要是上演的话,别的观众我不敢说,但那些下放到各地的知识青年,应该会受到鼓舞和激励,说不定能让他们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劳动和建设中去。”
田瑛闻言,却只是笑笑,一时没有说话。
形势这一点。
老林见她这样又道:“以我对你的了解,你创作“春芒”的初衷,应该不止只是为了紧跟私心的吗?
田瑛又笑了,她对老林道:“师父,难道你就没看出,我在“春芒”这个故事里,是藏了我,我先来猜猜"春芒"里隐藏的另外一个原因。
老林似乎并没有对田瑛的话感到意外:“嗯,你的私心我先不猜,等下你自己来告田瑛点点头,让他继续。
老林思忖了一会,随后才道:"你应该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替那些下乡的知识青年发声,
让他们所去的地方那些老乡,能对这些知识青年多一些了解,也多一些包容。虽然知识青年下乡,是响应号召,并且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但他们并不是天生就属于农村,他们中的很多人,更是从来没有涉足过农村,到了农村后难免会显得格格不入,一时难以适应。他们这些不适应的表现,很可能就会给当地老乡造成一种娇气和不能吃苦的印象,难免会不理解,从而可能造成矛盾。”
外一层含义。
老林说到这略顿了一下,见田瑛没有反驳,便又继续说他从这个故事里,理解到的另老林的理解是,其实说到底,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在他们完全不了解对方生活的情况下,把他们互换到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里生活,都是会显得格格不入和难以适应的。更多的是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
只是农村和城市间,两种适应的方式不同,要是农村老乡被换到城里,要适应的可能而把城里人放到农村去要适应的,更多则是体力方面的压力。但不管是精神压力,还是体力上的压力,对于对方而言,都是很难马上就适应的。最终可能会酿成大错。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便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看似不大的问题,老林说,可能也正因此,田瑛才会在"春芒"这个故事里,设置那些知青和当地老乡生活在一起,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矛盾点,并且最终又都及时给到了解决的办法。甚至田瑛还在里面写了,在知青和当地老乡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后,知青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见识,帮助当地老乡提高文化水平,并且还把有些知识融入到劳动生产中去,有效提高了生产力。
而当地老乡则教会这些没做过农活的知青插秧,播种,除草,施肥等各种农村人赖以生存的技能。
不定能为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一个相对有效的参考。老林觉得,"春芒"中所提到的这些情节,如果能被各地知青和老乡们都看到的话,说特别厉害,理解能力特别强。"
老林说完,见田瑛有些吃惊的看着自己,不由得意一笑:"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你师父田瑛点了点头,心说也难怪她师父能紧跟时代步伐,能在不同时期创作着符合当时的知名歌曲,他只是看了一遍自己的故事,就能看出其中的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老林猜的没错,虽然田瑛这部作品中确实藏有私心,但想为那些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被下放到农村的知识青年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像老林说的,如果她能把知青和当地老乡之间,因文化和所处环境不同造成的悬殊,所产生的矛盾和化解矛盾的办法,能够通过"春芒"演出来,并且能传播到他们所在的地方,那么会让那些知青和老乡之间,能减少很多矛盾,同时也能让这两拨人利用各自所长,取长补短,相互合作,把当地建设的更好,同时也能让那些城市知识青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这或许才是决定让知识青年下乡的领导人,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虽然田瑛想要通过"春芒",能为知青和当地老乡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个相法,看似有些异想天开,但千万别小看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在这个人人都崇尚思想觉悟的年代。如果"春芒"能得到社会认可,成为当下一部极具正能量的作品,再能来一位像程建安那样的大记者,给"春芒"写上一篇正面报道,那么故事中的那些情节,真有可能成为那些知青和当地老乡学习模仿的范例。
“好了,现在你来说说你的私心是什么吧。”
老林见田瑛认可了自己对“春芒"这个故事的理解,便让她说说她之前所说的私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