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冬笋雪菜大黄鱼
海浦镇一晃到了小雪节气。
正是冬捕带鱼的时候,有句俗话叫,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冬至旺捕。虽说是小捕带鱼,可渔船却是成舱地往渔港运。鲜带鱼卖不上价,都是渔家人自己吃得多,在干煎带鱼、油炸带鱼和带鱼冻三样吃法里来回换。
带鱼堆成山,实在是多,就要做风干带鱼。江盈知学她外婆的法子,她做风干带鱼,洗干净,备一盆黄酒,里面放盐和姜丝,带鱼浸上半个时辰,穿绳吊起,晾晒后带鱼全身泛红。要吃的时候,上锅蒸熟,鱼肉一点不腥,而且很紧实。可周巧女不是这样做的,她找了个阴天,给带鱼抹上盐,搓了麻绳从腮穿过吊起来。
“我们吃风干带鱼,不要日头晒的,晒出来的带鱼是出油了,油蒿气重,不好吃。”
她把带鱼挂在竹竿上,又说:“等刮西北风,整夜整夜地吹,油也渗出来,蒸一下就好吃了。”
江盈知昂了声,“最近风大,吹个两夜就差不多了。”她把自己的手套脱下来,这是浸了桐油,絮了棉花的,她伸出手烤烤火。周巧女斜看她一眼,笑道,“你等着吃现成的吧。”江盈知把手搭在椅背上,眉毛轻挑,“那我要吃冬笋雪菜大黄鱼。”“给你美的,还挑上菜了,"周巧女甩甩带鱼,抓了把盐,“咸菜冬笋给你吃吃算了。”
话是这么说,晌午周巧女还是烧了冬笋雪菜大黄鱼,冬笋山里挖的,雪菜她自己做的,大黄鱼头天捕的。
炖出来雪菜香气十足,她又焖了点饭,小梅没回来,只有她们两个吃,一盘菜足够。
江盈知也是抽空回西塘关,结算下之前海货和干货剩余的货款。西塘关的院子里,柿子树结了果实,橙红色一串串,小橘猫变成了大肥猫,天天招鸡逗鸭。
对面平地上,晒着周飞燕挖来的药材,旁边还有一排乌贼墨囊,等着再干透点,放炭火上烤干,研磨成粉。
周巧女拿着谷子喂鸡鸭,顺着她的视线看了眼,说了句,“小燕看病有两下子,我听海珠说,里长要把东头那间屋子空出来,给她和药婆做个药馆。”江盈知半点不稀奇,她用钳子夹了块木柴,“我觉得挺厉害,听小燕姐说的,我算是见识到了。”
她们入药,完全就地取材,要海鳗的胆、黄颊鱼的口涎,海黄鳝的血,刺纯鱼的皮,黄姑鱼的膘,以及老虎鱼的鳍等等。老虎鱼也就是岩头虎鱼,前段日子捕的岩头虎鱼,鳍全被她收好,给了周飞燕,说是治气血亏损,至于其他的东西,陈强胜日日在海上,有一样算一样都给留意着。
说到这个,她才记起事来,“婶,我去找下大木叔。”江盈知出门,裹紧衣裳,顶着风找到在海滩上修船的陈大木,说了牡蛎壳的事情。
她的渔场牡蛎多,每日留下的蛎壳也多,海边有些人家会用蛎壳来嵌在房子墙上,充当保暖材料,也有的抛光削薄,用来做透光的明瓦。她用不上,趁着这次机会来问问陈大木。
陈大木很欣喜,“别说两文一斤了,五文一斤我都要,我正好拿蛎壳来烧石灰。”
修船补船三大样,桐油、石灰和麻絮。
江盈知让他上四时鲜去运,回去的时候,她看了眼高台上的窝棚,妇人们正在撬蛎壳,用专门的蛎黄刀,一啄一伸一转,壳便立即撬开,露出里面肥津津的蛎肉来。
陈海珠眼尖,热情招呼她,江盈知上去,她同大家依旧很熟络。很自然坐下来,她拿起一个蛎壳,“都上哪撬的?这边没有生牡蛎的礁石呀。”
“这啊,我们坐航船,绕到那个西前岛撬的,"双珠嫂子笑呵呵地说,“挣点家底嘛。”
“小满,你收不收蛎干?"另一个大姐问。江盈知看她,“收倒是收,不过要等到冬至,冬至蛎肉肥嘛,不管是生晒还是熟晒,个头都大。”
生晒是直接拿蛎肉来晒,而熟晒就是煮熟后再晒,各有各的好吃。江盈知看了眼她们的手,打蛎黄是个苦活,撬壳也是,那蛎黄刀很锋利,要是撬得不准,就会在手指上划出一道道血痕。她看着这一双双红肿,布满大大小小伤痕的手,有点心软,“现在不收蛎干,不过收干蛎,按八文一斤收。”
这句话一出,又叫妇人们欢喜起来,这是个很好的价格了,能叫她们赚到不少钱。
干蛎是未经水泡过的蛎肉,鲜度最好,而很多蛎肉被销往外地的时候,总是泡在水里,那就是水蛎,干蛎一斤能泡成三斤水蛎,瞧着个头大,重量足,但早就失了鲜味。
江盈知收了她们的蛎肉,准备来熬蚝油,牡蛎也叫生蚝,而蚝油就是用蛎肉熬出来的。
直接将鲜牡蛎熬成稠汁就可以,褐色的稀糊,却有着极具浓缩的鲜。她收了不少蛎肉,却不打算自己熬,她把活给周巧女,让周巧女也赚点钱。熬蚝油不简单,而且几百只牡蛎,可能才能出一小罐的蚝油,基本会带点腥气。
所以江盈知不卖,留着自己用。
四时鲜铺面前,总有个老婆婆来卖豆腐,江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