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家祖左宗棠> 第186章:新武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新武器(2 / 2)

型水上飞机母舰。

“长溪”号是1艘1898年完工的大型布雷舰,标准排水量2320吨,航速175节。

在1期改造中,“长溪”号拆除了军舰上的1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1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在舰上加装了1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为该舰建造了1个滑跃起飞甲板和帆布机库,舰上能容纳两架水上飞机。

随后,“长溪”号上进行了数十次飞机起降,既有水面起降,也有甲板起降。

1910年7月,在演习中,“长溪”号进行了2十5架次起降作业,其中7次为甲板起降,证明了甲板起降的可能性。

1911年,海军便对其进行了2期改装,大量拆除上层建筑,铺设甲板,改装后,“长溪”号排水量达到2708吨,甲板总长度883米,其上总共能够搭载3架可折叠的秋水丙5型水上飞机。

在此过程中,“长溪”号上安装了“压缩投掷器”和辅助轨道,即弹射器,以补足“长溪”号的先天缺陷,保证水机起降安全。

当海军在进行1系列惹人注目的实验时,6军所做的事情却相当低调,或者必须低调。

6军首先解决的就是最不起眼的步枪问题,在中俄战争之前,国防军的制式步枪1直都是十4年式系列步枪。

究其根源,整体上算是结合了德法两国的产品,然后再加上左念微的1些“胡思乱想”而成的。

甲午之前,南洋6军主要使用的还是黑火药,步枪口径自然要够大,甲午之后,各部开始6续换装无烟火药,但彼时财力有限,而且国防压力很大,不能大规模换装步枪,只能在旧有的生产线上敲敲打打,搞出来无烟火药版。

但无烟火药版的8枪弹问题依然存在,首先是其威力过剩,而且南方新兵不易上手,另1方面,也是因为8弹对于资源的浪费实在是太大了,真心用不起。

所以,彼时新枪的研发也没有停止,1897年6军司兵工署就已经开始了新1轮的枪弹验证。

当时世界上兴起了1股65风潮,各国都搞了65弹,因此,65弹自然也在其列。

除了65弹,还有68、7、75等国研枪弹,英制77、美制762等枪弹也在备选之列。

65枪弹的优点在于消耗资源少,便于东方士兵使用。

兵工署选择的原始版本是瑞典65x55,其全弹质量211g,弹头质量93g,发射药量233g,初速800/s,枪口动能2976j,相比于历史上的有坂65,略微增加了资源,但动能却提高了13,有效地弥补了有坂65远距存速能力差的缺陷。

在当今世界上的65枪弹中是相当优秀的,其在麦德森机枪上的运用也是令人满意的。

但6军对于其在重机枪上的运用依然保持怀疑,最终还是否决了这1款步枪弹。

同时被否决的还有68弹,也是同样的理由,其对于瑞典65来说,在应用上并没有足够的优势,因此也受到了6军的质疑。

不过,海军对于这种步枪弹倒是有点兴趣,准备进行后续的实验。

接下来进入6军眼中的是7和75步枪弹,前者是毛瑟,属于德系枪,后者则是徐厂的产品,属于法系枪,这德法两国对中国的6军枪械影响都相当大,自然也更受6军青睐。

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当年定型时,中国也搞不到合适的英美生产线,只能从德国那里淘1些东西。

另1方面,留洋的中国6军军工人员几乎清1色的法德留学生,在甲午战后,英国也未能对6军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的6军思想1直在德国和法国之间摇摆,逐步形成了“法枪德炮”的路数。

最后,6军准备同时实验7和75,反正1时半会儿也用不到,干脆就拉长1点时间去试,最终决定使用75口径,制造出了“试制元5式步枪”。

最终在1907年开始量产,定名“元7年式步枪”,向各地军队6续交付换装。

除了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等武器也逐步更新换代,补充到军队中去了。

而作为6战之王的火炮,国防军也添了许多,目前军中服役的火炮包括57过山炮、75山炮、105轻型榴弹炮、150重榴弹炮等。

另外,坦克项目也在国防军中秘密展开了。

1906年,在左念微的主导下引进了霍尔特拖拉机,不过这种履带式拖拉机在彼时实际上依然是实验品,在中国引进之后,东南重工的工程师对其进行了1系列的优化,最终在1909年生产出了第1款实用性的内燃机型履带式大型农用拖拉机。

而彼时,在英国和美国,各方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研发成功。

而后,6军就对其进行了研究,包括牵引重型火炮,同时也依照左念微的指示,为其装上了钢板、57过山炮、重机枪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