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因用力而泛白,眉宇间凝聚着难以名状的愤懑与不甘。他望着远方肆虐的洪水,心中五味杂陈。为何,非要待至先父鲧治水无功,饱受屈辱,被逐出族地,囚禁于暗无天日之地后,才将这千钧重担交予他肩?
此情此景,换做任何有血有肉之人,又岂能轻易释怀?大禹深知,若能为民解忧,治水安澜,他自是甘之如饴,义无反顾。但命运如此戏谑,将他置于这进退维谷之境,心中的那份被戏耍的感觉,如同利刃穿心,难以平息。
然而,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上,万民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哀嚎遍野,他大禹,岂能因一己之私愤而置苍生于不顾?不,他不能!胸中激荡的,是对苍生的大爱,是对责任的坚守。即便前路坎坷,荆棘遍布,他也必须挺身而出,踏上这条治水的不归路。
踏出羽山的那一刻,眼前景象恍若隔世,满目尽是劫后余生的苍凉与荒芜。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无垠的汪洋吞噬了往昔的绿意盎然,只留下一片荒芜与绝望交织的画卷。妖兽的咆哮声此起彼伏,它们在这混沌之中找到了自由的领地,四处游弋,为这本就动荡不安的世界更添了几分阴森与恐怖。
大禹的心,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紧紧揪住,一阵难以言喻的痛楚涌上心头。他深知,这一切的根源,皆源于父亲鲧那悲壮而未能奏效的治水之策。鲧的勇气与决心虽令人敬佩,但其方法的偏颇,却如同在伤口上撒盐,让这片土地承受了更多的苦难与挣扎。
鲧之智勇,非比寻常,他遍访山川,探寻古法,尝试了种种世人难以想象的策略与手段。从疏导引流到筑坝围堰,从开凿河道至建造堤防,他几乎穷尽了人间所有治水之术。然而,面对那浩瀚无垠、源自天际的洪水,凡人的智慧与力量似乎总显得那么渺小与无力。
天河之水,非比寻常溪流,它携带着天地的意志,奔腾间有着不可抗拒的威能。鲧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与自然的较量,更是对智慧与毅力的极限考验。他倾尽心血,却仍见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心中之痛,难以言表。
“这天河之水根本无法融入河流中,哪怕是水神共工来了,也控制不了吧……”大禹暗叹一声,顿了顿,接着自嘲一笑:“这玩意不交给寅虎竟然交给我这个丑牛来做,真不知道这辰龙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鲧的治水方案的确是有效,把所有洪水都聚集在了大荒之南,东南海外的羲和国一带,洪水的分布并不广泛,但这里却是旧帝颛顼的首都,把洪水都聚集到了首都。
在帝王眼中,洪水汇聚之处,即是危机四伏之所,更是对王权稳固的一种挑衅。于是,一纸令下,鲧的治水之功非但未能赢得应有的赞誉与奖赏,反而换来了无情的驱逐。
但这却是为大禹省下了好一番功夫,此刻,他伫立于满目疮痍却又蕴含着沧桑韵味的日月山巅,这座古老的山脉,仿佛历史的见证者,亲历了造阳之辉煌、破天之震撼、补天之壮举,三大史诗般的事件逐一落幕,终归于宁静,仿佛天地间的一切喧嚣都随之消散,只余下这份沉淀的平和与释然。
大禹的身影,在这破败与重生交织的背景中,显得格外坚毅而孤独。他的目光穿透了岁月的迷雾,望向远方,那里是新的希望,是未竟的治水大业,也是他对苍生无尽的承诺与责任。然而在此刻,他仿佛可以暂时放下肩头的重担,让心灵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得到片刻的休憩。
日月山,这座见证了无数奇迹与变迁的山脉,也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关于坚持与牺牲、勇气与智慧的故事。它静静地陪伴着大禹,见证了他从一位普通的领袖成长为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而今,随着三大事件的圆满落幕,它仿佛也在默默祝福,愿这位伟大的治水者能够继续前行,在未来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大禹立于滔滔洪水之前,面对着那肆虐无度的狂澜,非但不显丝毫惧色,反而嘴角勾起一抹豪迈之笑,那笑声穿透了轰鸣的水声,回荡在天地间,仿佛是对自然之力的一种无畏挑战。他的心境随之激昂,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智慧的光芒,随即仰天长啸,高高吟道:
“凤鸣穷途天地窄,龙游荒穹无形天。”
“蜉蝣一瞥随风逝,啸震青天濯浪来!”
“千古英杰明灭幻,道不求真困己身。”
“燕落时分啼歌舞,心似云泥泪作汤。”
“大道千芸万般意,惟天慰心不畏命。”
“生死迷离一念空,山高骛远—路—妄—休!”
大地颤动,洪水骤起,向大禹迎面而来,伴随着大禹狂放不羁的笑容,这片土地的一切事物凭空而起,大禹的挺直雄武的躯体被淹没在浩瀚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后来有一个传闻,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疆域之中,曾有一片土地,宛如晨雾中未醒的梦,悄然间从世人的记忆中淡出,不留一丝痕迹。
当岁月的风尘轻轻揭开过往的面纱,这片遗失之地被赋予了一个既凄美又引人遐想的名字——逆海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