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十万个睡前小故事> 关于辽宁舰的故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辽宁舰的故事(1 / 2)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怀揣着拥有自己航母的梦想。这个梦想的种子,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开花结果。

当时,苏联解体,位于黑海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中,有一艘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这艘航母是苏联“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其建造工程于1985年开始,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它的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

1995年,中国得知乌克兰正在出售完成度达68的“瓦良格”号航母,这引起了中国的极大兴趣。因为对于当时海军建设刚刚成型的中国来说,若能购买到一艘现成的航母,无疑将对中国的航母研发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一番洽谈,中国决定全款购买“瓦良格”号,并计划直接将其开回中国。然而,美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开始对乌克兰施压,要求乌克兰采用国际招标的形式,并且不允许国家层面出价,参与招标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越南的私营企业等,其目的就是抬高价格,让中国放弃购买。但实际上,真正有购买意愿的只有中国。经过几轮出价,最终中国还是以最高价中标。

1999年,乌克兰与澳门的一家旅游公司创律集团签订了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瓦良格”号。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并使航母顺利回国,澳门创律集团对外宣称购买理由是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娱乐平台。

由于“瓦良格”号本身并无动力,只能依靠拖船拖回,整个路程超过8000海里。它所在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位于黑海,要回到中国,需要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埃及控制的苏伊士运河,而这些地方美国都可以轻易施压。

1999年7月,创律集团雇用数艘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回国路程。原本预计8000海里的路程,大概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回国,可没想到,“瓦良格”号刚离开船厂,进入到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就被土耳其政府以船体过大不宜通过为由,强令其返回船厂。

这一切的背后,自然是美国对土耳其的施压。“瓦良格”号只好返回海港等待,在这期间,创律集团每天要向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的拖船费,以及17万美元的港口停泊费。这一停就是近2年,加上各种费用,总计误工费超过了2000万美元,航母成本上升到4000万美元。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从黑海到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由土耳其政府控制,是“瓦良格”号回国的必经之路。中国与土耳其就此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谈判,土耳其提出了经济贸易上的交换条件,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希望每年有200万人次的中国观光客前往土耳其,同时还要求中国提供36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这还不够,土耳其甚至要求中国支付10亿美元的巨额保证金,以作为“瓦良格”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大桥的安全保证,并且强制2年不能返还,其中的手续费就多达3000万美元,这使得谈判陷入了僵局。

关键时刻,土耳其对岸的希腊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为“瓦良格”号航母进行担保。原来,土耳其和希腊两国因为领海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矛盾。希腊借此机会既可以“教训”一下土耳其,又能够赢得中国这个崛起大国的好感,而此后中国也为希腊国内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少帮助,实现了两国之间的双赢。

终于,经过两年的艰难谈判,“瓦良格”号定于2001年10月25日起航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执行拖拽的是希腊提供的拖船,在15艘军用救援船的护送下,“瓦良格”号驶出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在此之前,它已经在原船厂等待了15个月。

然而,命运似乎还在考验着“瓦良格”号。2001年11月3日,船队遭遇了海上暴风雨,连接拖船和航母的缆索断裂,“瓦良格”号这个庞然大物顿时失去控制,最后漂到了希腊的爱琴海水域。

中国政府再次出面,希腊军方伸出了援手。2001年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用拖缆再次将“瓦良格”号固定,航母再度启航。

在接下来的4个月中,“瓦良格”号在5艘拖船的伴随下,于2002年3月3日终于抵达了大连港口。从1999年6月14日踏上归家旅程开始,前后花费了近4年的时间。

“瓦良格”号的到来,为中国的航母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科研团队和工程人员们开始了对它的深入研究和改建工作。

他们仔细分析和研究了“瓦良格”号的结构、系统和技术,借鉴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同时,结合中国自身的技术实力和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

在改建过程中,科研人员们面临着诸多挑战。航母的系统复杂而庞大,涉及到航空、航海、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他们需要逐一攻克这些技术难题,确保航母的各项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为了使航母能够适应中国海军的作战需求,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