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正在说话,听到外面来了不少人,刚起身,便见霍东领着一行人进来,乃是柳宗元、元稹、李繁、白居易、武元衡、王建、张籍等人,堂内几人赶紧拱手见礼,大家彼此寒暄一番,都在堂内坐了下来,本来空旷的大厅顿时热闹了起来。
孟郊简单说了一下几人先前还在讨论的问题,柳宗元、王建等人陷入了思考之中。
此时霍子玉望向李光颜说道:“按照这么说,想要收复西域,要一方面招募新军,然后一方面依靠从现有禁军中抽调兵将对吧?”
李光颜点头道:“是的,只有这一条办法,大唐如今人口只有开元年间的一半左右,兵源并不充沛,想重新招募一支五万人的军队然后加以训练上战场是很难的,而且这五万人到战场上形成有效战力,时间至少需要两年训练,这都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所以最可靠的方式,还是先直接从禁军抽调。”
李愬问道:“如果抽调的话,从哪里抽?”
王建此时插话道:“在下以为,最好从西散关抽调,我曾经去过泾原,在那里查访了将近半年,我觉得所有节度使里最不可能造反的,就是泾原节度使刘昌了,此人极为忠厚,爱民如子,在当地广推教化,深得当地军民爱戴,所以能安然镇守泾原八年,挡住了吐蕃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如今西散关屯兵八万,完全可以抽调回五万,只留两三万做普通防守即可。”
李光颜颔首赞同:“王兄说得不错,四方守关中,东潼关、北萧关比较重要,不宜抽调,而南武关、西散关只需轻兵把守即可,如此一来,从大散关抽调的五万人,可以作为我们立军的骨干,加上二师本就有的两万人,将近七万人,打通西域、拯救安西就有了资本了。”
此时李愬突然道:“即便如此,怕也没这么简单,即便是从散关抽调五万人,花一年时间与二师整顿训练,也依然无法出兵西域,因为北面还有一个崔宁,东面还有一个吴少诚,尽管有将近十六万禁军防着他们,但是一旦他们同时造反,而恰好吐蕃进攻泾原,甚至崔宁如果与吐蕃合谋进攻,那长安就极度危险了。”
在场众人闻言都是一惊,霍子玉道:“嗯,昨晚陛下说恩师对乱局解决的叮嘱,当初恩师临终托付西域,我也做过类似的规划,首先要尽量把地方大权集中到朝廷,大致平定节度使,然后才能安心出兵西域。”
王建道:“子玉的想法是最稳妥可靠的,其实如今节度使中最危险的不是势力最大的吴少诚,反而是朔方的崔宁,因为这个人反复无常,毫无信义,难保他未来不会与吐蕃合力进攻,我们只要拔除了崔宁,解除长安北面的威胁,那长安唯一的威胁就是吴少诚,有曲环与潼关守将足可抵挡。”
李光颜点头道:“而且拔除了崔宁,镇守北方萧关的八万将士又可以抽调出五万,届时我们组建一只十几万人的大军,打通西域就把握更大了。”
霍子玉道:“嗯,那我们先收伏中路二师,然后由朝廷抽调散关将士,最后找机会干掉崔宁,再从萧关抽调些人,组件一支征西大军!”
李愬笑道:“听起来注意不错,不过找什么理由干掉崔宁呢?”
王建笑道:“这个简单,届时请圣上一纸调令,把崔宁调去西川换防,他必然不从,届时以不遵圣旨的名义出师,做了他!”
众人听王建这么说,纷纷笑了起来。
一直听众人说战备而无法插话的柳宗元突然问道:“问题倒是能解决,但也只是暂时的,未来难保其它接任的朔方节度使没有反叛之心。”
霍子玉明白柳宗元的意思,一边向柳宗元点头示意,一边扫视了周围朋友,然后缓缓说道:“大家还记得当初安禄山提出的行省制度改革么?”
韩愈道:“知道,安禄山当初建议玄宗推行行省改革,取消节度使制度,将天下划分数十行省,每省下辖十几个州县,加强朝廷集权,因为安禄山本身就是三地节度使,提这种建议的时候,满朝称赞,只是因为李泌相爷的反对才作罢。”
柳宗元道:“李泌相爷反对的只是安禄山,他担心安禄山居心叵测,所以反对贸然改动制度。如今节度使权力泛滥,为祸天下,各州府管理混乱,是时机推行这个改革了。”
霍子玉点头称是,于是说道:“嗯,未来我们每收复一地,就按行省制度改革吧,不过这就要麻烦二哥和子厚一起研究行省制度了。”
白居易道:“算上我一个,白某对此也深有兴趣。”
韩愈笑道:“好,有乐天帮助,一定事半功倍!”
霍子玉见行省制度三人牵头足可应对,于是笑道:“那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酿酒、火器制造、和禁军的事情。”
正说话间,只见郑余庆匆忙的走了进来,满脸倦容、连连道歉,孟郊笑道:“老郑,怎么来这么晚,看你这么累,说,一把年纪昨晚干嘛去了?”
郑余庆道:“去去去,老不正经,昨天我是太兴奋,从翰林院辞职后就在家自己画图纸和准备材料,哈哈哈,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