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唐末繁人风云劫> 第三十七章 一首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一首诗(1 / 2)

第二天天一亮,程霄载急匆匆的将铁匠铺关了门以后,身上背着一个包袱,带上孙子程见山。与杨纤和及家丁一起前往秦安村。

一日间马不停蹄,终于在晚上九点抵达了秦安村。

杨荣威接到通报后,赶忙亲自出门迎接。

杨老爷子抱拳行礼道:“程老英雄,一路辛苦了,今夜先休息,明日在谈。”

之后,大家各回房休息。

二日清晨,洗漱完毕,用过早餐。程霄载被家丁们请到会客厅。

只见厅内,杨荣威早已等候,寒暄了一阵后,几人分宾主落座。

杨荣威手一抬向程霄载介绍站在他身旁的李机:“霄载大哥,这位就是皇子李机。”

程霄载听闻此言,心中一惊,急忙走上前,躬身施礼道:“在下程霄载,拜见殿下!”言语之中充满了敬畏之情。

李机见此情形,也连忙快步向前,伸出双手扶住程霄载,笑着说道:“老前辈不必多礼。您乃是德高望重之人,能与您相见,实乃是我的荣幸啊!”他的语气十分诚恳,让程霄载感觉这位皇子礼贤下士,和蔼可亲。

两人寒暄过后。

杨荣威看着程霄载,眼神中闪烁着一丝期待的神情,轻声问道:“兄长,小弟有一事相询。敢问,你祖上卢国公所传之玉章是否随身携带?”他的声音不大不小,但却带着一种诚恳与敬畏之情,显示出他对仿佛那枚玉章的渴望。

程霄载微笑着听杨荣威说完后道:“还请殿下,将你的玉章,让老夫看一眼。”说完看向了李机。

李机扭头看向杨荣威,杨老爷子向李机点头,于是李机小心翼翼地取出随身所带的玉章。

程霄载接过玉章,仔细端详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然后他缓缓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袱里,取出一本陈旧的书籍。

他神情庄重地对几人说道:“这本书是我程氏家族的族谱。”话音刚落,他毫不犹豫地将中指咬破,让鲜血流淌出来。接着,他用玉章蘸满自己的鲜血,然后轻轻翻开家谱的第一页,

程霄载手拿粘血的玉章,对着家谱第一页的一个印迹,认真仔细的比较了一番,用力将玉章按压在上边。

几人纷纷好奇地围拢过来,瞪大眼睛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当程霄载移开玉章时,大家惊讶地发现,玉章和家谱第一页,右上角的那个巨大印迹竟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杨荣威和李机更是紧盯着家谱,他们清晰地看到,家谱上大印的上三分之一处与玉章所印之处毫无偏差地重合了起来。

李机凑近仔细端详,只见那枚大印上刻有六个竖排的字——李世民之大印。

而此时此刻,他接过程霄载还给他的玉章,只见沾满了程霄载的鲜血,上面刻的两个字正是“李——之”。

李机一直不太明白这枚不全的印章上,“李和之”二字到底指的是谁,虽然肯定是祖上某位皇帝的私人印章。看到程霄载的家谱上的大印后,李机恍然大悟了。

这时,程霄载说道:“责儿,将爷爷平时让你熟记于心的诗,背给殿下听。”

“是,爷爷。”程见山站起身来,向李机行礼然后口诵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凌烟二十四,名臣为股肱。八九起易扬,帝王归庙堂。”

李机听后有些莫名其妙,看了看程霄载又看了看杨荣威,只见杨荣威一手抚须。一只手背在身后,正在思考着什么。

杨荣威抬起头看向程霄载疑问地说道:“此诗里面莫非有什么含义?”

程霄载说道:“先祖卢国公程咬金仙逝前曾留下遗言,说,这一本首页上有章的家谱,必须是在嫡系长子这一脉传承,而方才程见山背的那首诗,也只是等嫡系长子年过十八岁以后,才能告诉他。程见山的父亲由于我们家境贫寒,生病早夭,见山年满十八岁那年,是我让他背会了这首诗。”说完,程霄载自己又朗诵了一遍诗。

杨荣威听后点点头说道:“见山,聪明且有能力,将来定可继承祖宗大业。”

程霄载说道:“承蒙夸奖孙儿。”又说道:“先祖卢国公当年交代,如若有李唐后代来找,一定要先将玉章与家谱上的章印完全重合,才能给对方念这首诗。”

杨纤和问程霄载:“程叔叔,那玉章在哪里呢?”

程霄载回答:“我也不知道玉章在哪里,只知道老祖宗传下来话,说章和印合上就背诵这首诗给李家人听。”程霄载有些不知所措的搓着手。

杨荣威说:“兄台,现在印和章对上了,诗,李机也记住了,你再想想,还有没有遗忘的事情了?”

“没有,绝对没有了了。”

李机疑惑地对杨荣威说道:“祖父大人,是否诗里面有玄机。”

杨荣威和程霄载都点点头。

程见山有些愣地说:“那你们赶紧想想啊。”

看着大家都看向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