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唐末繁人风云劫> 第二十五章 唐哀宗李柷之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唐哀宗李柷之死(1 / 1)

公元907年五月十二日,哀宗李柷早晨起来,刚刚在宫女和太监的服侍下,洗漱完毕。

突然内侍急忙跑进来正要禀报哀宗,只见朱温的内侍,趾高气扬的闯了进来。

“李柷,这是大梁皇帝给你的圣旨,跪地接旨。”李柷听后不由自主跪下。心想,我已将皇位禅让与他,他难道这是要来取我性命,他害怕地双手接下圣旨

。朱温内侍紧接着说道:“皇帝圣谕,着你立即前往曹州。”

李柷道:“接旨。”

内侍转身狂笑着离去,只剩下李柷独自一人呆跪在原地,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一般,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后倾倒,最终重重地瘫倒在地。他那原本就虚弱的双臂此刻更加变得绵软无力,他使劲支撑着自己瘦弱的身躯,勉强的又坐了起来。他的内侍急忙过来搀扶着他站起来。

与此同时,两行热泪顺着他苍白憔悴的脸颊缓缓滑落,迅速浸湿了他胸前的衣襟。他哀叹自己的命运是如此的悲凉,为什么要让他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承受大唐三百年江山终结的命运。为什么是他。

他内心痛恨着朱温,痛恨着自己,痛恨着所有与他作对的天下人。

他的母亲何皇后听闻这个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为了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苟全性命,她毫不犹豫地登上马车,急匆匆地赶往汴州向朱温表示庆贺。

然而,与此同时,他却只能带着两名侍从和两位宫女准备启程。望着眼前早已破败不堪、失去往日辉煌的东都宫室,泪水又止不住地从他脸颊滑落。

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无奈。大唐帝国曾经的荣耀与繁华如今已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有一片凄凉景象。而他自己被迫失去了皇位,被离开了权力的中心,走向了他最终的结局。

站在门口,他默默凝视着那辆早已等待多时、由朱温派遣而来接送他的马车,身体瘫软坐了上去。马车疾驰而去。

朱温派遣部下,前往接送李柷的马车一路疾驰,最终抵达了朱全忠亲信氏叔琮的府邸。李柷被安置在此处,受到严密的监视和管控,同时被册封为济阴王。

尽管如此,当时的局势并未完全掌控在朱温手中。太原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以及西川的王建等人依然坚定地尊崇哀帝为天下共主。对于朱温来说,李柷的存活成为了他登上皇位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和隐患。

于是,在大梁开平二年(公元 908 年),朱温指派亲信赶赴曹州,将年仅十七岁的李柷鸩杀。他的死亡让朱温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生于乱世,注定了这位末代皇帝悲惨的命运。

李柷死后,获赐谥号“哀皇帝”,并按照王礼安葬在济阴县定陶乡(现今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时光流转,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对李柷追赠谥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原本有人提议赐予庙号,但遭到了后唐众多臣子的反对。他们认为,李柷乃是篡权者朱温所拥立,其父母亦遭朱温杀害,而他本人更是亡国之君。基于这些原因,众人决定不给予庙号。正因如此,后人多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李柷死后,这片原本就动荡不安的乱世并未掀起太大的涟漪。随着这位天下共主的离去,各路军阀更是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彼此之间争战不休、杀伐不断。

然而,当这个噩耗传至郭文逸与杨纤施耳中之时,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才刚刚拉开序幕。仿佛命中注定一般,两人都明白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无尽的艰难险阻,但内心里他俩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