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部落”的小兴安岭西麓山区和黑嫩平原转移的决定,随后更是在萝北县麻花林子召开三、六、九、十一军军政联席会议,要求各军分三批西征。
与会成员都叹了一口气,仅仅在两年前的1936年,东北抗联的游击战争达到了新的高度。
随着“7·7事变”爆发,关东军抽调多个师团进入关内作战,东北(含热河)地区驻扎的鬼子常备师团迅速降低至4个师团。
全国的抗战形势,极大地鼓舞了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抗倭将士。
为适时配合全国抗战,牵制敌人进关,在北满临时省委的领导下,东北抗联各部队,主动出击,打击敌人,尤其是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广大抗倭游击区和根据地的抗倭烈火越燃越烈。江南的方正、依兰、富锦、宝清和江北的通河、汤原、绥、萝北等地的广大农村,差不多都控制在抗倭军民手中。
东北抗联兵力也达到了2万多人,面对着高涨的抗倭形势,鬼子开始组建新的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陆续调入东北地区,至1938年初,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已经从最低的4个师团增至8个师团,同时还增加了3个独立混成旅团,将1个独立守备队扩充至5个,同时也开始加大对伪满洲国的伪军的武装。
在得到更多兵力后,鬼子便把松花江下游的伪三江省地区 ,视为“满洲”各省“治安术正”上作最“落后”的地区。从1937年冬季开始,就把“讨伐”重点移至伪三江省。
在鬼子的反复扫荡后,抗联队伍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兵力由高峰时候的2万余人断崖式下跌到不足3000人。
“同志们不要灰心,只要我们持续牵制着鬼子,关内的形势终究会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