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对于大裁军之事,臣不敢苟同!”
就在朝会上掀起热议,大多数官员纷纷赞同兵部尚书周知远和翰林学士韩非的话语,大裁军之事仿佛要就此定下时。
一道郑重的声音突然响起,瞬间便是吸引了文武百官的注意。
文武百官寻声望去,发现赫然是二十六卫军中的应龙卫大将军韩信开口了。
此时此刻,听到韩信言语,端坐于帝位之上的李书也是来了精神。
终于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了。
而且开口之人还是大名鼎鼎的兵仙韩信,兵家谋战派的代表人物,更是神州浩土第一成语大王。
在历史上纵然是被冠以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霸王也扛不住成语大王啊。
因此李书很期待韩信的观点。
于是李书当即对韩信询问道:“韩卿具体是何看法?”
而面对皇帝陛下的询问和文武百官的目光,身穿黑金战甲,面容刚毅,英姿勃发,修为达到虚空五重境的韩信则是显得不卑不亢。
只见韩信对李书拱了拱手,随后缓缓说道:“回禀陛下,周尚书和小韩学士所言固然有理,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帝国必须实施大裁军的理由。”
“在臣看来,眼下非但不能实施大裁军,反而应该再次大规模扩军,扩大帝国军队规模。”
“帝国应该抓住眼下和平盛世降临的契机,以编练出一支庞大且精锐的大军。”
“只有庞大且精锐的军队,才是帝国的基石!”
韩信此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许多官员都是用惊愕的目光看向韩信。
但韩信可不管这些,作为大兵团战术的坚定信仰者,韩信可是希望大唐帝国的军队越多越好。
军队数量越多,韩信的可操作空间就越大。
当然了,韩信也不是一昧追求数量,忽略质量的莽夫,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兵仙。
只是韩信的视角有些清奇,思维非常跳脱,对于军国大事的理念更是与众不同,独具一格,一般人跟不上而已。
“继续!”
这时,帝王之上的李书示意韩信继续说下去。
他现在是越来越有兴趣了。
而且李书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兵仙韩信不会让自己失望。
韩信拱手,旋即再度说道:“陛下,像小韩学士所说的,当今天下归心,东域恢复秩序,和平盛世降临,按道理来说确实不需要再保有庞大的军队,但其实也不尽然。”
“小韩学士这是知其一,但不知其二。”
“如今我大唐帝国坐拥整个东域大地,整个东域大地划分为一百二十八个州,一个州下辖四到六个府,一个府下辖四到六个郡,一个郡下辖十四到十八个县,全国共有四万八千三百五十个县。”
“东西横跨数十万里,南北绵延亦数十万里,县级行政单位将近五万个啊!”
“将近五万个县,配以不到五千万军队。”
“多乎哉?不多也!”
“庞大的疆域,海量的行政单位,使得帝国纵然不再实施军事管制,也要保持着庞大的军队。”
“用来坐镇全国各地的同时还要留出足够的力量外出征战,以防万一。”
“因此在臣看来,不到五千万的军队是不足以满足帝国的国防需求,满足东域的防卫发展需求的。”
“如今帝国应该再次实施大扩军才是。”
“帝国治下人口共有七十五亿,就算按照一百抽一的大比例,也能很轻松且合理的组建出七千五百万军队。”
“当然了,也不是必须按照一百抽一的比例进行扩散,征兵比例可以再增大一些,按照一百二十五抽一的大比例进行扩军。”
“如此,拥有七十五亿人口的帝国完全能轻松且合理的将军队规模扩大到六千万,这样百姓也不会感到什么压力。”
“六千万常备军,对于如今的帝国而言才是一个合理的规模。”
“当然也不是说现有的军队就不需要进行裁态精简,可以将现有的除封号军团和二十六卫军之外的四千八百五十万军队裁态掉其中老弱部分,这个数量应该不会超过三百万,以优化军队战力。”
“这样一来,在现有的四千五百余万军队的基础上,帝国再招募大约一千五百万的青壮武者就行了。”
“另外裁态下来的两三百万老弱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发光发热,比如经过系统性培养后分散到各个学院担任武学老师,负责学生的武道启蒙,或者加入各个郡县的官府之中。”
“就算不能为官,也可为吏,比如成为衙役,捕快等等。”
“这样既优化精简了军队,又解决了退伍士兵的安置问题,还推进了帝国教育系统和各个地方行政单位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至于像周尚书所说的诸军之间战力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