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姬伯,明日或有不测,需小心应对。”
殷受随即召来费仲,沉声问道:“姬昌预言明日太庙将有火灾,若此事成真,我们应如何应对?”尤浑见状,急忙奏道:“大王,可立即传旨,命令太庙的守宫官员明日严加防范,并暂停焚香祭祀,以探究火灾之源。”殷受听后,点头赞许:“此计甚妙。”随后,殷受返回宫中,费、尤二人也退朝而去,此事暂且告一段落。
次日,武成王黄飞虎与七位殿下齐聚王府,翘首以待午时火灾的降临。他们命令阴阳官时刻关注时辰,以便及时作出应对。就在此刻,阴阳官慌张前来汇报:“诸位大人,现已午时三刻,时辰已至!”然而,众人瞪大眼睛望向太庙方向,那里却依旧静寂,毫无火灾之兆。正当众人心中忐忑,疑虑重重之际,天空之中骤然传来隆隆霹雳之声,山河仿佛都在为之颤抖。
紧接着,阴阳官再次疾步而来,面色惊恐地报告:“禀报各位大人,太庙……太庙真的起火了!”比干闻讯,长叹一声:“太庙遭受如此灾异,恐怕成汤的江山已岌岌可危!”他心中疑惑丛生,暗想:“王上年少时我曾亲自教导,怎会如此荒淫无道?难道是他修仙不成,自暴自弃?看来,是时候面见王上,一探究竟了。”
众人闻讯,纷纷走出王府,前往太庙查看火势。只见那火焰自石中腾起,威猛无比,仿佛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神秘力量在其中。它坐镇东南,势如破竹,犹如丹砂在九鼎中熊熊燃烧。这火焰,在八卦之中尽显威能,在五行之中无情无义。它从东南方升起,照亮万物;至西北方落下,带来一世的混沌。
火光闪烁,刺眼的闪电在空中飞腾;浓烟滚滚,遮天蔽日。观其高度,似有百丈雷声轰鸣;听其远近,如同三千火炮齐发。黑烟铺满地面,万道金蛇在其中穿梭;红焰直冲云霄,霎时间千团火块迸发。狂风助火势,金钉珠户在瞬间化为灰烬;恶火肆虐,碧瓦雕檐转瞬之间化为乌有。火焰千条,星星点点洒满天空;都城之中,百姓齐声呐喊,震动四方。
“天数已定,兴衰难测。”众人望着眼前熊熊燃烧的太庙,不禁感叹万分,“成汤的宗庙已成灰烬,天意难违,人力岂能抗拒?”
而在龙德殿内,殷受正与满朝文武共商国事。此时,奉御官疾步上前奏报:“禀告陛下,午时太庙果然燃起熊熊大火。”此言一出,满朝震惊,众人皆议论纷纷,为成汤的未来而忧心忡忡。
殷受得知此事后,怎能不感叹此乃天道之杰作,以殷受之无道为饵,借天道震怒之名,行天罚之实,以此愚弄世间众生。他紧锁眉头,沉声道:“姬昌的预言,如今看来,果然所言非虚。诸位卿家,当前局势该如何应对?”费、尤两位重臣立刻上前献策:“尽管姬昌之预言偶有应验,但此刻正值乱世,岂能轻易放其归国?若王上担忧众臣谏阻,只需赦免姬昌死罪,然而……”两位大臣略一停顿,继续深思熟虑道:“须得精心策划,如此这般,方能稳固江山,强臣无忧,此乃天下百姓之福祉。”殷受点头赞许:“卿等所言,正合孤之心意。”
话音未落,微子、比干、黄飞虎等众臣纷纷入朝。比干率先奏道:“今日太庙之火,正是姬昌预言的应验。恳请王上赦免姬昌之罪。”殷受沉思片刻,道:“既然姬昌的预言已经应验,孤便赦免其死罪,但不可即刻放其归国,暂且让他在羑里居住,待国事安定,再许其归。”比干等人闻言,叩谢而出,至午门,比干对姬昌道:“王上已赦免贤侯死罪,但暂不归还国土,需在羑里暂住月余。贤侯请耐心等待,待王上日后另有安排,贤侯自能荣归故里。”姬昌表面恭敬叩首,谦逊道:“今日王上将昌囚禁于羑里,已是天大之恩,昌岂敢有任何怨言?”黄飞虎亦表示:“贤侯只需暂住月余,我等自会相机行事,为贤侯周旋,定不让贤侯久留此地。”姬昌再次向众人表示感谢,随后随押送官前往羑里。
羑里军民闻讯,纷纷牵羊担酒,沿路跪迎姬昌。民众齐声赞叹:“羑里得圣人一顾,真乃万物生辉,此乃我等之幸。”欢声笑语,鼓乐喧天,姬昌被热烈地迎入城中。押送官亦心生感慨:“圣人心怀天下,恩泽四方,今日见百姓如此迎接姬伯,足见姬伯之德广被人心。”姬昌入驻府宅,押送官则返回都城复命。
姬昌在羑里,悉心教化民众,军民皆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之景。在闲暇之余,他深入研究伏羲八卦,反复推演,终将八卦精妙地演化为六十四卦,其中蕴含着三百八十爻象的深邃智慧。他虽身处异地,但表面依旧安分守己,不敢有丝毫怨言,彰显出一代圣人的风范。
殷受此刻似乎对天下纷乱视若无睹,仍旧在寿仙宫内纵情声色,沉浸于歌舞之中。某日,一份急报飞速送至元戎府,黄飞虎览报后惊愕不已。原来,东伯侯之子姜文焕已公然反叛,率领四十万大军直逼游魂关;同时,南伯侯之子鄂顺亦起兵造反,集结二十万人马直取三山关。至此,天下已有四百镇诸侯揭竿而起,局势动荡不安。
黄飞虎望着手中的急报,长叹一声:“二镇兵起,天下大乱,百姓何日方能重归安宁?”他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