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交汇之处,或可分道扬镳,各自护送殿下至安全之所。”
方相闻言,默然颔首,亦是明白当下困厄之状。于是,方弼转向殷郊与殷洪,语气恳切:“殿下,我等虽为武夫,但对长途跋涉之准备不足。昨日一时冲动,带您二位离开,未曾深思路途之艰险与所需之资。如今看来,分道而行,或能确保安全,亦便于隐匿行踪。还请殿下深思。”
殷郊听后,虽心中不舍,却也明白形势所迫,他道:“将军的考虑周到至极。我等虽小,亦知危机四伏。只是,不知二位将军将往何处,何时能再聚?”
方相答道:“我等将先寻一僻静之地暂避风头,待殿下成功借得援军,届时自会归来,为殿下开路。”言毕,四人眼眶含泪,心情沉重。
方弼与方相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小路,各自前行,而殷郊与殷洪也只得分道扬镳。
殷郊问弟弟:“你欲往何方?”
殷洪答曰:“愿听兄长之言。”
殷郊遂决定:“我去东鲁,向姜桓楚求援,诉说我们的冤屈,求他出兵相助。你去南都,也许能求得数万援军。届时,我们共同回朝歌,铲除妲己,为母报仇。”
殷洪含泪点头,两兄弟心情沉重,紧紧握住彼此的手,不愿分离。然而,在悲伤与不舍中,他们不得不各自为战,踏上了寻求援军之路。
殷洪踏上了南道,心中充满了惆怅,恍惚间似乎能望见远方兄长的身影。尽管他曾在宫中生活多年,享受着无尽的奢华,但此刻面对未知的旅途,内心的恐惧仍旧无法平息。在漫长的行程中,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艰辛,饥肠辘辘,难以忍受。
当他走到一个村落时,见到村民们正在围坐吃饭,他鼓起勇气上前,诚恳地说:“我因长途跋涉而饥饿难耐,能否分得一些饭菜?”村民们见他身穿红衣,气宇不凡,纷纷热情相邀,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吃完后,殷洪起身向村民们道谢:“感激诸位相助之恩,但我不知何时才能回报。”有村民好奇地问:“小哥儿你是何方人士?贵姓大名?”殷洪坦然答道:“我是纣王的儿子,名叫殷洪。现正前往南都寻找鄂崇禹。”村民们一听他的身份,立即跪地叩拜,连连道歉,称不知他乃贵胄之身,未能妥善款待。殷洪询问此路是否通往南都,村民们纷纷表示这确实是通往南都的大道。于是,殷洪便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踏上了他未知而又充满挑战的征程。
殷洪步出了村庄,毅然决然地朝着南方迈进。他在那深宫中度过了十来年,却未曾真正体验过长途跋涉的艰辛。当他穿越过一片荒芜之地,前后无村庄,无客栈可寻,内心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紧张与不安。然而,就在他疲惫不堪之际,一座古老的庙宇映入了他的眼帘,庙门上悬挂的匾额上赫然写着“轩辕庙”三个大字,他心中的紧张顿时消散了大半,于是,他毅然走进了这座庙宇。
在庙宇的深处,殷洪跪拜在神像前,虔诚地祈祷:“轩辕黄帝,您是文明的先驱,礼仪的奠基者,法律的制定者,上古的圣人。我,殷受之子,成汤的后裔,如今因父王的暴行,不得不逃离故土,流离失所。我恳请您的庇佑,让我在您的庙宇中借宿一晚,明日我将继续踏上寻找安宁的旅程。若我能寻得一处安身之所,必将竭尽全力修复此庙,重塑您的金身。”言罢,他疲惫至极,倒在神像之下,陷入了深深的沉睡。
与此同时,殷郊也在东路上奔波不息。当夜幕降临,他仅仅行走了四五十里,便来到了一处府第前,只见门匾上写着“太师府”三个大字。他心想此处应是官宦之家,或许能在此借宿一晚,于是,他毅然走进了这座府邸。然而,刚一进门,他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长叹之声,似乎有人在吟诗。
深夜,府内一片寂静,唯有那诗词的吟唱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悲壮与坚定。“几年待罪掌丝纶,一片丹心岂白湮。辅弼有心知为国,坚持无地伺私人。孰知妖孽生宫室,致使黎民化鬼磷。可惜野臣心魏阙,乞灵无计叩枫宸。”
殷郊被这吟唱声所吸引,于是问道:“里面有人吗?”黑暗中,一个声音回应道:“是谁?”殷郊回答道:“我只是路过此地,夜色已深,想在此借宿一晚,明日一早便会离开。”那老者听出了他的声音,问道:“你可是朝歌人?”殷郊答道:“正是。”老者又问:“你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殷郊回答道:“我住在城里。”──“既然你在城里,能否告诉我你的身份?”殷郊这才看清,原来对方竟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商容。
见到殷郊,商容立刻下拜道:“殿下,您怎会在此?我未能及时迎接,请恕罪。”商容又问道:“殿下身份尊贵,怎会独自流落至此?定是大商发生了何事。”他请殷郊坐下,仔细聆听他的诉说。殷郊泪流满面,将殷受杀子诛妻的暴行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商容。商容听后大为震惊,愤怒地喊道:“竟然有此等暴君!人伦法则全然不顾!我虽在野,但心中一直忧国忧民,怎会想到会发生这等事情!王后竟然惨死,你们两位殿下流离失所。为何朝中的官员不敢直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