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淡淡的喝了一口茶,耐心的讲道:“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这些在理论上能行的通,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刀剑在锋利,书籍在深奥,他的主人不多加学习,始终是一个废柴。”
易大川疑惑道:“子房,你此话这是何意?”
“科举制度好用确实是好用,可选拔下来的官员大部分还都是世家子弟。
粮食作物在高产依然还是有不少人为了生活吃粗粮和土豆泥都觉得十分艰难。
这还是风景岁月比较好的时候,要是遇上个什么天灾人祸,那场景想都不敢想,发动暴乱的人依旧还是发动暴乱,只不过是比之前小一些。”
张良明白大秦的科举制度看似很美好,缺陷特别多,考试是公开写名字的,只要主考官一查考生的档案就立马明白了这个考生的家底是什么寒门,还是世家。
表面上是向全社会开放,很公平,实则在竞争中却处处不公平。
有不少的寒门子弟连续考了好几年才从万人之中混得到一个最低级的童生,就这世家子弟还要跟寒门抢。
导致一部分的寒门考生直接去边塞参军,跟着蒙恬打匈奴,开辟西域抢军工来获得升迁或者是熬资历混到出人头地。
“大秦内部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难道秦皇他不知道这些事情吗?这些制度管理的缺陷吗?”
易大川也明白了张良的话中之意,制度再好,落到了一群心怀不轨之人手里,照样能把它变得稀巴烂,甚至还说是祸国殃民,把百姓折腾的他们倒是没什么影响。
“秦皇自有他的圣名之处,不然的他也不会一统天下,你可知秦皇为何要招降胡人?”张良抛砖引玉的向易大川问道。
易大川思索回道:“是为了拉拢北方的异族,顺便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这群草原带入党,在草原上打击匈奴就比较容易的多。”
“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这不是主因。”
张良摇摇头讲道:“秦皇招降胡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摆脱世家大族的侧轴和束缚,
胡人在中原里没有根基,秦皇也便于操控和培养成自己的势力,通常干这活的是彭宝一派。 ”
易大川听了此言后,恍然大悟道:“这么说,秦皇他是知道的,只不过是不想跟世家大族彻底闹掰,温水煮青蛙的打击,一步步的消磨。
彭宝也只是秦皇干脏事的白手套,为皇帝的集权利益被世家大族背上的一身骂名。”
在听到当下的大秦朝廷的格局后,这让易大川想起一个人物,唐玄宗李隆基,如今的大秦和开元时期的唐朝还真是有点相似之处。
唐朝时期关陇集团占据着朝廷高位,到李隆基时期府兵制已经是名存实亡。
关陇集团不断蚕食朝廷的中央,这让唐玄宗很是头疼,后来的他看到了一个可以为自己干脏活累活的白手套,那个人就是李林甫。
这个人是奸臣没错,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嫉妒贤能,可你要说他能力不行,绝对是妥妥的抹黑,能在唐玄宗手里当宰相当19年没有两把刷子那是不行的。
他在位期间是在为皇帝的利益而出发,财政改革,兵役改革让唐朝的国库在开元时期蹭蹭蹭的往上涨,就连安禄山,史思明在他面前都要瑟瑟发抖,可见此人的能力之强。
“不管是李斯的郡县制,彭宝的科举制,还是陆续招降的胡人部队,车同文书同轨。
秦皇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权力的集中,百姓的管理,以及自己千秋万代的江山考虑。”
张良见易大川恍然大悟,明白了大秦的格局后,也认可的说出自己心中的嬴政形象。
刘知秀此时和李祥聊完了天已经是傍晚了,回到酒馆一开门发现张良和易大川也在聊天,刚好撞了个正着。
“刘大哥,你回来了。”
刘知秀回复道:“是的,我今天和李祥交流了一个早上和下午,午餐就在那里解决。”
张良问道:“县令那边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
刘知秀回道:“问题已经解决了,县令同意批准修水井,雍齿也被释放出来了,我还收了他做小弟呢,李祥也帮我解决了最后的40号人。”
“烂摊子总算是处理完了,这下总算是可以清静一会儿了。”
张良松了一口气,就像是工作的很久,为这件事发愁的不可开交最终解决而得到了些许的放松和释放。
就在大家为这段摊子终于处理完了 庆幸的时候,西门雁急匆匆的跑的过来 带来不好的消息。
“刘先生,子房,易小川他来了,带着几十号人,手持家伙事来到我们酒馆,阿娇姑娘被他们挟持了。”
我去,刘知秀和张良刚刚解决的事情还可以放松一会儿,易小川又突然给自己冒出了事情,真的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易大川在得知易小川绑架了阿娇的事情后,起身问道:“姑娘,刚才你看清楚了吗?小川他真的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