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芮最后脸色严肃的道:“这么重要的地方工程交给地方来干,是朝廷下步改制的第一步。”
三年前朝廷通知史宇之,他可以继续留在济州岛当吏员,也可以自己离开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能参与科举,史宇之思来想去,选择离开济州岛。
总计划五年完成,投资一千万贯,动员三十万民夫。
史宇之带着三个随从在天津府城里转了两天,又问又看。
这两天发现陆续有各地商人来到天津府城。
天津府城还在建设中,城中其实相当乱,城墙都没彻好,能住客店也不多,史宇之很快确定了第一个商机。
片刻之后,史宇之来到天津知府衙门。
刚到衙门门口时,也是不由自主的笑了,下刻,心里也是百般滋味,如果父亲还活着,衙门肯定不是这样的。
天津府知府衙门刚建好没多久,外墙全部都是由木栏栅围起来,占地约十亩。
据说朝廷现在有令,各地知府衙门,按当地人口数来建设,占面积最小为十亩,最大的不能超过二十亩。
像临安府署,贵为京师重地,以前的衙门有一百多亩。
赵与芮在宝庆年间为临安府定员定编,整个临安府官、吏也就三十多人,役有一百多。
临安府的官,吏,役比很多地方府都少。
因为临安府有驻军和皇城司、锦衣卫,负责各种守卫,和缉捕,巡查的事,减少了役员的雇用。
同样赵与芮呆过的庆元府,当地衙门役员就有近两百人,是役员最多的府之一。
赵与芮为临安府定员定编后,首先把临安府一百多亩消到五十亩,将近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
三十多官、吏和一部份衙役就在衙门里办事,外面另外有些零散的办公区域负责安置大部份衙役。
多出来的地方都进行拍卖,或出租,这也是大宋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天津府城刚建,朝延衙门也刚来,所以现场用木头围了一个衙门区。
外围站着几队衙役,里面大部份还是帐篷,然后有民工在建屋子。
史宇之看到天津府衙都还在建造中,就知道这地方商机不少。
史宇之刚到衙门口,外围就有衙役上前:“站住,这里是衙门重地,你们找谁?”
史宇之看着一片像难民营地似的地方,想到这里是衙门重地,想笑又不敢笑,但很快脸色一正。
朝廷没有优先建造衙门,而是在其他地方大动民夫,这就赵与芮和他父亲史弥远的不同吧。
“在下史宇之,与郑知府是好友,还请通报一声。”史宇之不亢不卑的抱拳施礼。
衙役愣了下,很快点头:“你稍等。”转身进府。
没多久,天津新首任知府郑天昌大步流星的走出来,亲自迎接。
郑天昌是内阁大臣郑清之一的儿子。
历史上正是郑天昌在最后关头偷偷把赵与莒迎接皇宫,然后废了赵竑,当了皇帝。
但这回历史被赵与芮改了,他没有拥立之功,但他父亲郑清之对赵与芮有教导之恩,赵与芮也重用了他父亲郑清之,郑清之目前是内阁重臣。
儿子郑天昌刚刚晋升知府。
郑天昌和史宇之从小就相熟,关系也不错。
两人好多年没见面,郑天昌看到史宇之,不禁有些泪目。
“宇之兄。”
“郑知府。”
史宇之也很客气,老老实实叫他一声知府大人。
当年史弥远是主,郑清之是仆,如今物是人非,史宇之只是个普通百姓,郑清之父子都是朝廷重臣了。
郑天昌客气的引他进入围墙,进去之后,里面还是乌烟瘴气,到处都在施工,但明显看出来,民夫还是比外面少多了。
史宇之带着人跟着他一路走,最后居然来到一个像是军中的巨大帐篷面前。
“天津府城正在建设,寒舍简陋,宇之兄多包涵,哈哈哈。”郑天昌大笑道。
“这里就是你家?”史宇之也是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府衙办公和家都在这里,请进请进。”
史宇之左右看看,确实四周有好几个帐篷连在一起,都像是军中主帅用的大帐篷,比较大,中间还专门拼接,四周做了防水沟等处理,想到他堂堂知府,办公和睡觉都在这里,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两人在里面吃了会茶,郑天昌就带他出来,四处转转。
史宇之发现里面规划有致,地面上都有油墨划好区域,民夫工匠们正在到处施工。
按郑天昌说,第一批建的是仓库和其他杂物房等基本建筑,知府衙门相关的资料,当地百姓进来之后,分到的田产田薄,房产房薄还有各种物资都要在仓库,杂物间保存,仓库等基建建好之后,才是吏,役的居所,然后才轮到官员的居所,最后才是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