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都实行移镇。
将外朝一切安排妥当了,郭威还特意召殿前司都指挥使李重进入大内,以后事相托,并且命其当面以君臣礼参拜郭荣,用皇帝和舅舅的双重身份敲定李重进对郭荣的效忠与支持。
有赖于重病之中的郭威那头脑清晰的安排,郭荣在郭威驾崩五日以后,顺利地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可是刚刚即位一个月的郭荣,就在朝议时与大臣发生了严重冲突,以致于散朝以后仍然是愤懑难平。
侍立殿外的黄门在胆战心惊中终于等到了救星。
符昭环一得到通报,就匆匆地赶了过来。对于正在气头上的郭荣,现在恐怕只有她能够稍微劝解一下了。
“陛下,今日早朝却是因为何事恼怒?大行皇帝山陵有日,陛下处事还需多加镇静。”虽然说的内容很正,符昭环说话的语气却相当温柔,态度非常谦抑。
“皇后来了啊,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只是那冯道实在是欺人太甚。”郭荣对符昭环是很尊重的,所以即使在气头上也不对她发作。
“朝政妾是不懂的,不过冯令公数朝元老,先帝也是甚为敬重,想来不会欺君吧。或者冯令公有他的道理,陛下是不曾平心静气地问来?”
提到这个,郭荣又是气得挥挥手:“哪里是我不曾平心静气,实在是冯……冯令公欺我。北汉刘崇犯境,我欲亲征,群臣多有不附,尤其是冯令公反对最是激烈,迥异于往常。群臣反对亲征的理由,我哪里又不知道?但是以冯令公积年之智,又岂能不知我有不得不亲征的苦衷?”
“光是反对也就罢了,可是冯令公处处轻我。”郭荣又有点越说越气:“我以唐太宗亲征创业自喻,或说王师击刘崇乌合如山压卵,冯令公偏要说我做不得唐太宗,做不得山。如此宰相,实在少见!”
听了郭荣这一席话,符昭环沉默了半晌,然后才徐徐发问:“妾是不懂朝政的,也说不出好赖,不过群臣都是反对陛下亲征的么?或许群臣的理由足些?”
“王溥是赞成的,其余多是附和冯令公,还有不少依违两可。”
“这样啊……若是群臣意见不一,陛下或者可以问问在京耆宿,还有京畿边缘重镇藩帅,到时候陛下自有明断。只是陛下大可不必为此生气,气恼之下可能还会犯糊涂的。”符昭环主要还是来劝解郭荣的,她并不认为自己出主意的能力更高明,她相信只要郭荣冷静下来,拿主意不是问题。
不过她说了这句话之后,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犹豫了一阵,终于还是说了:“还有一件事,宜哥也到年龄出阁了。先帝在时对宜哥是不吝夸赞,陛下虽然不曾当面夸过宜哥,不过也曾对臣妾提过几次。或许陛下也可以去和宜哥说说话?”
“皇后提醒得是,最近事务繁杂,我几乎都忘记了。”
“阿爹,自从阿翁染病,孩儿很久都没看到你了。”
郭炜其实也正在为刘崇进犯的事情忧心,别说在他的记忆中本来就有这一段,光是潞州的急报也来了好多天,其实根本瞒不住东京的中上层。
这一得到传召,郭炜马上跟着宫人跑来滋德殿,刚行过礼,话就脱口而出。
郭荣嘴角的微笑一闪而逝,只是一本正经地看着郭炜:“宜哥,你今年就应该出阁了,想要个什么职位?”
“啊!?”郭炜颇感意外,怎么也没想到郭荣今天找自己来,却是为了这件事情,一下子就失礼了,当下赶紧恭谨地答道:“儿臣不知,也不求,一切唯父皇定夺。”
“嗯,很好,出阁后你就要出宫另居别第了,在众人面前也不再是宜哥。稍迟我就会令中书草制。”对于郭炜的反应,郭荣还是比较满意的。
自己还是习惯于按照后世的历法算年龄啊,总是会把时下人讲的年龄脑补上一个“虚岁”的后缀,所以还是自觉只有十三岁,却不曾想按礼自己就是十四岁了,该束发出阁了。
看样子,自己还是会被取名“郭宗谊”的,而且要被封个什么虚衔,另居府第了。不过这都是可以预料的,而且自从郭威病重以来,自己住在宫中和住在外面也没什么两样,见郭荣也得等传召。
郭炜正一边依礼答复,一边想着事情,郭荣的话继续传来,话题却是转换了:“既然出阁了,你也要了解一些军国大事,北汉主刘崇犯境之事,你可知道?”
“儿臣听说了。”
“朕欲亲征,唯有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溥赞成,群臣多有反对,尤其以冯令公反对最切。”郭荣现在更是正经得像在早朝,盯住了郭炜问道:“你如何看?”
郭炜心里汗都出来了,有这么考校儿子的吗?这要放在后世,那还只是读小学初中的年纪呢,有几个人是五条杠的,已经开始看文件的,还特别喜欢看新闻联播的啊?纯粹是在虐待未成年人嘛……
当然,郭炜其实算不得什么未成年人了,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而且汗也只能在心里出出,至于头上嘛,那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