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着浓厚公社化色彩的年代,陶伯英老师肩负着教育使命,在大丁庄小学辛勤地执教。
正值麦秋时节,村里的壮劳力纷纷前往田地收割麦子,而大队则留下了七八个妇女在场里负责晾晒已收割好的麦子。
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她们将麦子铺满了整个场子。
然而,时至下午两点左右,风云突变。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被滚滚黑云所笼罩,一场暴雨即将倾盆而下。
妇女们见状,急忙展开抢场行动,试图将晒在场上的麦子垛起来,以避免被大雨淋湿。
与此同时,大队的广播里响起了紧急指令,呼吁全大队的人员,包括学校的师生在内,立刻前往场里参与抢场工作。
陶伯英老师听到广播后,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教学工作,带领学生们火速赶往场里。
他深知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每一粒麦子都是大家辛勤劳作的结晶,必须全力保护。
到达场上,陶伯英老师立即组织学生们投入到抢场战斗中。
他们与其他村民一起,紧张而有序地将麦子堆积成垛。
尽管时间紧迫,但大家齐心协力,没有丝毫怨言。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心系着这片土地和共同的劳动成果。
陶伯英老师一边指挥学生们干活,一边不断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他告诉学生们,劳动是光荣的,团结协作更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在他的激励下,学生们越发努力,忘却了疲惫和辛劳。
经过一番奋战,终于在大雨降临之前,所有的麦子都被安全地垛了起来。
望着高高耸立的麦垛,人们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这场抢粮行动不仅保护了粮食,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而陶伯英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也在这次经历中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在那个以粮食生产为重的特殊时期,“龙口夺粮”成为了每个社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无论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深知粮食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学生们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当陶伯英老师听到广播里传来的号召后,
他毫不犹豫地吹响了哨子,迅速召集起学生们。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本,纷纷涌向田间地头。
到了场上,只见抢场的人们忙碌而又紧张。
他们大声呼喊着,互相协作,你推我拉,争分夺秒地抢救着被风雨摧残的庄稼。每个人都用尽全力,脸上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整个场面异常热烈,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陶伯英老师带领着学生们融入到这片繁忙的景象之中。
他们齐心协力,帮助农民们将稻谷收拢成堆,用草席遮盖好,以防止进一步受损。尽管年幼,但学生们的努力和热情并不亚于成年人。
他们用稚嫩的双手传递着力量,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奉献精神。
在这个紧张而又充满挑战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心系着粮食的安全。
他们明白,这些辛勤劳作的成果关系到大家的温饱问题,必须竭尽所能保护好。
因此,他们忘却了疲惫,全情投入到抢场的工作中,为保障粮食产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瞬息之间,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狂风也呼啸而来。
豆大的雨点又急又密地砸向地面,溅起一片片水花。而此时,场上晾晒的麦子才被抢收起来十分之一。
陶老师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不禁一紧。
他看到学生们的衣服早已湿透,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们仍然全力以赴地抢收着麦子,这种坚韧和努力实在是难能可贵。
然而,面对如此急促的大雨,学生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陶老师深知不能让学生们冒着大雨继续工作,于是果断地吹响了哨子,召集大家集合,前往场房避雨。
在狂风暴雨中,学生们有序地聚集到一起,匆匆忙忙地走进场房。
尽管身上湿漉漉的,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团结。
陶老师望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并没有击垮他们的意志,反而让他们更加团结一心。
那七、八个妇女,看到场上晒的麦子,已经完全浸泡在水中,瓢泼一般的大雨依然在疯狂倾泻着。
面对这样的情景,抢救这些麦子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甚至还不如不去抢救。
她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也想到厂房里去躲避这场倾盆大雨。
当她们一个个如同落汤鸡般湿漉漉地刚刚走到场房门口的时候,突然间刮起一阵猛烈的旋风。
这股旋风以惊人的力量将其中一名妇女卷起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