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高举义旗之人该从何处甄选?”
刘璋:“不若从宗室中任选一人?”
“不可!刘季玉可曾忘了汉室何复?灵帝便是落魄宗室,其人于内蓄养宦官祸乱天下,于外坐实军阀割据,汉失其鹿,是天下大乱。由此可见,高举义旗之人,内需勋爵傍身,外需军事强硬,方可胜任。随意推选,不过是另一个灵帝,于天下无益,于汉室无益。”
孙策淡疼。
刘表这样一番诉说,就差没说直接从他们三个姓刘中的选了呗?
还真是够不要脸的。
虽然打定主意支持刘表,此时的孙策仍跟吃了死苍蝇一样恶心。
不怪刘协断言,刘备之后,汉室无望。
倘若天下汉室宗亲人人这样一副嘴脸,那汉亡的还真不冤。
要不是因为他有伤在身,医者不叫他动怒。
就刘表这样一番虚伪至极的做派,他高低起来给他对线两句。
“那景升皇叔以为,谁可担此要职?不若这般吧,侄儿资历尚浅,便不掺和了,就由二位皇叔中选出一人为汉帝,可好?”
刘璋其实也想谋求那个位置,可这人从小胆小惯了,更习惯于给自己留后路。
曹魏当真平定南地之后,自立为帝的叛贼决计是活不了的。
如果只是一州诸侯的话,事有不对,他大可投降。
哪怕往日荣华不在,他照旧可以当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
既然他们两个想当,那就自己争取呗。
大不了到时候他直接躲回益州隔岸观火,谁还能把他怎么样了不成?
不过刘璋心里更倾向于推选刘繇为帝。
一来是因为刘繇离他更远,对他的威胁更小。
二来则是因为眼下刘繇最弱。竖起来当个象征,仗打完了就一了百了。刘璋也不用天天看他脸色。
于是帐中出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
分明是汉室宗亲们选天子,三人却将头齐刷刷的转向孙策这个外人。
“伯符乃是局外之人,常言道旁观者清,不知你是何建议?”
刘表、刘繇倒也光棍。
反正他们之间都与孙策有仇,等同是相互抹平,自然也就不怕孙策带着个人感情色彩有明显的偏向性了。
“荆州牧刘表吧,景升公与我有私仇,然早年却与天下有功,于公理而言,更适合这个位置。”
这下轮到刘繇恶心了,他被孙策欺负了这么久不说,临了临了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混着。
但他作为竞选人之一,总不能自己选自己,只得将希望寄托于刘璋身上。
谁料刘璋更绝,明明心中更加中意刘繇,却因不愿与人交恶,直接赞同了孙策的提议。
于是,史上最儿戏的一幕选帝,便诞生了。
四人口头协议一番,就正式确立了刘表的帝位。
没有传国玉玺,没有祭告天地万民,更无称帝的实力底蕴,偏偏这事
就这么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