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陪着顾廷烨喝了不少酒,离开的时候脚步都有些虚浮。
顾廷烨在石头的搀扶下,脚步踉跄的送李安出了门。
石头便把顾廷烨扶回了后院。
余嫣然见顾廷烨醉成这样,连忙带着丫鬟上前帮忙,给扶到了里间的床上。
“怎么喝了这么多酒啊,快去让厨房煮碗醒酒汤来,再去打些水来。”余嫣然吩咐道。
“娘子!”
顾廷烨坐在床上,一把拉住余嫣然,将其抱在怀里。
“官人,你吃醉了,快躺下歇歇。”
虽然两人成亲有段日子了,但是现在丫鬟和石头都在,被顾廷烨这么抱着,余嫣然很不好意思,一边挣扎一边说道。
“别动,让我抱一会。”顾廷烨语气带着一丝疲倦说道。
石头和丫鬟见状,行了礼就退了出去。
余嫣然听出顾廷烨语气中的疲倦,见石头和丫鬟也都走了,顺从的坐在顾廷烨腿上,柔声道:“官人,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顾廷烨闻言松开了余嫣然,一手揽着她,说道:“娘子,一件事或许会对百姓和江山社稷又好处,却又不忠不义,我该怎么选?”
他现在很迷茫,李安说的那些他认可,但是长久受到的教育又不允许他这么做。
“官人,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不过之前祖父他上奏请求立储,被官家罢了相,我曾听他和祖母聊过。祖父说他知道上奏请求立储,必然会惹恼官家。然储君不定,朝廷动荡于国不利。
祖父说在其位就要其政,就算明知道是这个结果,他也会这么做,只求问心无愧。如今无官一身轻,朝堂如何和他已经没有关系了。
官人又没有官职在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官人又何必自寻烦恼。”余嫣然安慰道。
“只求问心无愧?”
顾廷烨喃喃的念叨这这句,眼睛越来越亮。
他之所以纠结,其实已经认可了李安说的那番话。
顾廷烨也知道邕王庸碌,非明君之相。
在他心里对李安那番话的认同已经超过了所谓的忠义,不然他又何必纠结这些。
想明白了这些,顾廷烨心情大好,在余嫣然脸上亲了一口,说道:“娘子,咱们一起午休。”
“啊?”
余嫣然脸色一红,急道:“官人,现在是白天啊,而且…唔…”
……
李安回到家里,父母还没回来,因为喝了不少酒,脑袋晕乎乎的,直接回房睡了一觉。
第二天,李安又开始了他喝茶看书的日子。
李安本以为顾廷烨应该很快就能想通,然而好几天过去了,顾廷烨并没有找过他。
李安之所以和顾廷烨说这些,是因为顾廷烨是他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其次则是顾廷烨在剧中的表现。
怂恿赵宗全来汴京告发的人就是顾廷烨,得到血诏后,也是顾廷烨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平叛的。
因此李安觉得顾廷烨是能够说服的。
然而顾廷烨这么久还没回应,让李安有些没底。
仔细回想一番,李安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弄错了一个概念。
首先顾廷烨让赵宗全来汴京,最开始并不是想着让赵宗全争皇位。
而是赵宗全有恩,遭遇兖王刺杀,来汴京告发才是赵宗全活命的机会。
顾廷烨让他来汴京,是为了其安全,报答赵宗全的恩情。
接到血诏,那就是圣旨,他辅佐赵宗全也是遵从旨意。
在帮助赵宗全登基这件事上,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并不是顾廷烨有心谋划的。
李安想明白这些,心里有些急了。
他倒是不担心顾廷烨告发他,不说顾廷烨也没有证据,单单是他的为人应该不会这么做。
他担心的是说服不了顾廷烨,接下来的计划就没办法实行了。
古人常说天命之子,这個东西虽然有些玄幻,但是原剧中的赵宗全却完全符合。
以赵宗全的性子,若是没有顾廷烨,哪怕他能想明白是兖王派人刺杀他的,也不可能来汴京。
毕竟他拿到血诏第一反应都是跑。
李安没办法亲自去引导赵宗全来汴京,若是没人引导,赵宗全根本不可能来汴京。
他不来别说假传诏书了,哪怕拿到真的血诏又有什么用?
送去禹州,一来一回,很可能就晚了。
至于安排别人去,不说这种事需要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他手里也没有能信的过的人。
李安突然有些泄气,他一直觉得自己盘算的很好,稳坐钓鱼台。
却忘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做两手准备,现在想要调整,好像有点晚了。
因为心里有事,出宫后他都没和盛长柏闲聊,分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