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只是昏厥过去,喝下安神汤便也无事儿了。
丈夫与长子皆不在,次子又是个只贪享乐的,次媳倒是长进不少,也有了自知之明,此刻只敢在屋外守着,不敢进来添乱,次孙女陪着其母也守在屋外。
俱不敢高声。
幸而长孙女尚得用,尚能陪在她的身旁。
孟十三低声言语道:“陛下虽属意殿下为正统储君,却又割舍不了骨肉血脉,即便那骨血已然腐烂溃败,迟早会深入陛下的心脉,毁了陛下当前所拥有的……”
“夭夭!”孟老太太打断孟十三的话语,瞥了一眼座屏之隔的内室。
孟十三明白,祖母这是在提醒她隔墙有耳,尚有外人,不可言语太过,省得招来横祸。
实则她也没忘记内室里尚有余明路在为大堂兄医治外伤,只是有些话儿,她倒是觉得理应传出去。
何况如今坊间,因着端午翻了龙舟之故,大堂兄与季大公子早前得了殿下的授意,将此意外传成天示,又重提去岁略阳旧灾,百姓之中也有聪明才智之辈,哪里会联想不出此二者之间的牵扯。
联想得出其中之微妙,又有谁不是一脸愤懑。
去岁之事,犹如在前,略阳灾祸,实属天灾倒也罢,然实是人祸所为。
倘若让祸源真凶逍遥法外,明知其有罪,却无法判其罪,这又该是多寒了百姓之心!
百姓拥护乃是水,帝王明政乃是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当今陛下或能明白此道理,但却未有机会深刻体会此道理。
她倒是觉得,此番略阳水串大灾之事,不失为一个机会!
内室里的余明路手一顿,只一息,便又稳稳地给孟仁平的伤背上药。
一切如常。
孟老太太看着孟十三被她喝止之后,紧抿着嘴不说话儿,便知长孙女与她意见不同,甚至是相悖的。
她态度软化下来:“夭夭需知,伴君如伴虎。”
孟十三听着孟老太太低低沉沉的声音,含着无法抹灭的悲凉与无奈,到底没再执拗,她选择了顺从:“是。”
孟老太太却心知孟十三也只是在嘴上顺从她,实则在心里,长孙女并非如此作想。
她张了张嘴,想要再说些什么。
然而一想到绾绾,她那短命的闺女,她便再也说不出口。
她的话儿,不一定对。
长孙女,不是非得听她的话儿。
寝屋外,吴氏已经到西厢去帮着照料还昏着的商氏,仅余孟美景还站在院子里,望着廊下敞开的房门,是既想入内瞧瞧情况,又着实不敢妄动。
吉祥去搬了张靠背椅过来:“小姐,您坐着等吧。”
“好。”孟美景确实是站得有些腿儿酸了。
她坐了下来,心里惴惴不安。
大堂兄被抬着进府的时候,她没亲眼看到,现在大堂兄就躺在屋里榻上,她也不敢进去瞧瞧。
也不必亲眼瞧到什么,光凭着大伯母进去看到大堂兄的伤势,便一头栽倒晕了过去,至此刻也未清醒,她便知大堂兄的伤定然是重极了。
她自知这会儿入内也帮不到什么忙,反而会碍手碍脚,惹得祖母越发厌烦于她。
大堂兄伤重,大伯母昏厥,眼下祖父与大伯父也不在府中,至于她的父亲,不提也罢,而她和母亲,素来不得祖母的欢喜。
她还是和母亲一样,不到祖母跟前去添乱,乖乖在外面待着就好,莫要再陡增祖母的烦忧。
长姐却是不同。
长姐聪慧能干,很是得祖母的欢喜,定能为祖母排忧解难,宽慰到祖母。
西厢里,吴氏坐在床榻边,看着商氏苍白得毫无血色的脸庞,她心里有些复杂。
想到自己的康哥儿,想到她从前在暗下抱怨康哥儿非是孟府的嫡长公子之时,她是有多痛恨,又有多无力,现今见长嫂如此,她不免又开始有些庆幸。
孟府的嫡长,非是一般人能当的。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儿。
汪妈妈就在这时进了西厢,走到吴氏身侧低声禀道:“太太,给老爷送过信儿了。”
“如何说?”吴氏嘴上问着,心里没抱什么希望。
汪妈妈用更低的声音回道:“老爷说,大公子重伤,需要的是太医,他一个叔父来了,也搭不上手。”
吴氏脸色瞬变,咬牙切齿道:“他便是不为自己想想,不为我想想,也该为儿女想想!”
阖京谁人不知,孟府两房,二房是全然靠着长房生存!
他平日里诗茶对酒不着家便罢,今日出了如此之大的事情,他竟是连回来一趟都嫌麻烦!
若是其他公子便罢,但出事儿的是阿平,是孟府未来的掌权人!
蔡妈妈等环花的汤药等太久,刚才去催催,这会儿端着汤药回来,环花则在大厨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