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三十章 河北推新政,江南人惶惶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章 河北推新政,江南人惶惶终(1 / 3)

董昭向赵旻作揖道。

“主公,如此似有不妥也。江东来年即将开战,兼且卫府兵卒绝无可能常驻丹阳郡,此似非长久之计也。”

诚然。

卫府兵卒是可以照顾丹阳郡的老弱妇孺1时,却不可能照顾其1世。

所以,董昭又向赵旻提出1个建议。

“主公,愚以为,不如将丹阳郡之老弱妇孺,交于丹阳郡之山越人宗帅照顾。

某听闻,丹阳郡山越人之宗帅,无不为德高望重、胸有韬略之人。

兼且其为丹阳郡本地人,必可妥善安置、照顾丹阳郡之老弱妇孺也。”

山越人本为逃匿山林之流民。

能够成为这些流民首领之人,要么是大奸大恶之徒,比如说宋江;要么是德才兼备之士,比如说田畴。

但无论如何,这两种人的心胸格局都不会小。

所谓“大奸大恶”,有时候也是中性词。心胸格局小的恶人,那是小人,与“大奸大恶”相比,宛若天渊之别。

无论山越人宗帅“大奸大恶”,还是“德才兼备”,其都不可能对同乡的老弱妇孺放任不管。

故而,董昭的提议才是良策。

于是赵旻颔首。

“公仁公高策也!此事便如此解决。”

如是般,丹阳郡救灾善后工作的最后1点隐患,就此完美消除。

赵旻复又问董昭、卞夫人……

不是赵旻手下无人可用,而是有许多事,赵旻只能问这2人。

“公仁公、卞夫人,并州迁徙幽州鲜卑人之事,而今之进展如何?”

董昭闻言,莞尔1笑。

“主公尽管放心,今年阎柔、儁乂2人已吸取去岁之教训,不会再于冬季继续动土。

况且,自2月至今,并州太原郡,已迁徙幽州代郡、上谷郡之鲜卑人,达6万之众矣。”

赵旻闻言既惊且喜。

在黄巾之乱前,并州刺史部1共仅有不到7十万人口,其中太原郡便有2十万左右。

柯比能今年迁徙6万鲜卑人至太原郡,赵旻便可在并州大范围推行屯田新政。

至少,太原郡那些荒芜之农田,有希望进行开垦复耕了。

至少未来十年之内,困扰大汉最大的问题,始终都将是人口问题。

但话说回来,百姓生儿育女,终归需要时间;

短期内,大汉各地决不可能出现大量少青人口。

而迁徙胡人至塞(指秦汉长城边塞)内,便可解决此燃眉之急。

此前最成功的案例,便是凉州。

在汉末黄巾之乱前,凉州有人口4十7万左右。

而如今,在不停吸纳、迁徙、安置羌人、氐人、南匈奴右部、南匈奴休屠各部,以及少量鲜卑人之后……

凉州刺史部,如今人口已然达到了9十1万左右:

其中,胡人占5十1万,而汉人仅有4十万。

然而,即便如此,凉州刺史部,如今仍然和谐无比。

整个凉州,并未因为胡人多、汉人少而发生任何矛盾。

这便是赵旻迁徙胡人、使胡汉混居的成功案例。

有此案例在前,赵旻相信,并州在张郃、阎柔、柯比能的领导之下,1定也会使胡人、汉人和平共处,甚至是……渐渐将胡人同化。

此事绝非赵旻异想天开。

纵观华夏历史长河,曾不可1世的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契丹人,今何在?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赵旻的想法,非但有理论依据,而且有事实依据。

方先生是懂历史的。

所以其人在《缘分1道桥》中的歌词,便将胡汉之间那复杂难言,概括得颇为精辟:

谈爱恨不能潦草。

《缘分1道桥》,说得实际上正是胡汉之间,长达数千年的爱恨情仇。

而长城,正是连接胡汉的缘分桥梁。

如今,赵旻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促进胡汉大融合。

因为,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这时,卞夫人补充道。

“主公不必担忧,据妾所知,迁徙至太原郡之幽州鲜卑人,而今已为阎并州(阎柔是并州刺史,可简称为阎并州)编户,并与汉人混居。

现如今,幽州鲜卑人,与汉人混居于太原郡阳曲县、狼孟县及盂县3县,并仿照凉州刺史部之律法,实行连坐制。

是以,并州鲜卑人、汉人混居之地,而今风平浪静、胡汉之间相安无事。”

赵旻闻言,松了口气。

他最担心的,其实正是这1点。

于是其人霍然起身。

“鲜卑人不似南匈奴人,其部众分布较广,兼且更加靠近北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