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1人”的可能性不高。
(刘备)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蜀书2先主传》
(董)承更与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结谋。--《后汉书董卓传》
同时代与曹操相交好者,又有“吴子卿”。问题是吴子卿之名、亦失考。
最近在撰写交州系列,发现与刘备有旧交的苍梧太守吴巨,其字失考。
不难看出“吴巨”与“吴硕”的名讳,存在逻辑关联,皆有“大”之含义。
而吴巨的“武夫轻悍”评价,又与“失其名”的将军吴子兰十分契合。
因此,云某大胆推测:
吴巨即吴子兰,吴硕即吴子卿。
2人存在血缘关联,彼时共仕汉廷。并卷入“衣带诏事件”(199-200)。
吴巨随刘备出征袁术,幸免1死;而吴硕则滞留许县,事泄被杀。
吴巨与吴硕,从名与字的角度看,大概率存在血缘关系。
“巨”与“硕”的含义关联,1目了然,不必多言。比较符合彼时的命名方式。
两汉时代,同辈兄弟冠名,其含义关联主要体现在“表字”上,但偶尔也会体现在“名”上。
比如曹操之弟,名“曹德”,皆表德行操守;
刘琦之弟名琮,刘瑁之弟名璋,皆表美玉。
(陶)谦兵至,杀太祖弟(曹)德于门中。--《世语》
吴巨与吴硕,单从“名”上看,为从兄弟(堂亲)、同父兄弟、乃至同产兄弟(即同母兄弟)的可能性很高。
从“将军吴子兰”的称谓上,不难看出其对应“武夫轻悍”的吴巨。
(吴)巨武夫轻悍,不为(赖)恭服所取。--《吴书8薛综传》
而少与袁绍、许攸、张邈等人交好的“奔走之友”吴子卿,则对应“议郎吴硕”。
(袁绍)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许子远(许攸)、5德瑜(5孚)等皆为奔走之友。--《英雄记》
子兰、子卿的表字,亦有关联。兰指芳草,可引申为君子。
卿指“公之下、大夫之上”的爵位,亦有敬称之义。
兰卿兰卿,常作连用。比如刘备诛杀“益州后部司马”(与郡守平级)张裕时,便直呼“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而魏明帝养子、齐王曹芳,其表字干脆就直接是“兰卿”。
齐王讳芳,字兰卿。--《魏书4齐王本纪》
综上所述,吴子兰、吴子卿、吴巨、吴硕4个称谓间、极大概率存在含义勾连,甚至干脆就是亲生兄弟。
从目前的材料上看,吴巨对应吴子兰,吴硕对应吴子卿,大抵符合逻辑。
虽然同为“衣带诏行动”的参与者,2吴的下场与记载却差天共地。
(1)吴巨
吴巨的下落比较清晰。虽然吴巨本人无传,不过事迹0散分布在《江表传》、《吴书步骘传》、《吴书士燮传》以及《交广春秋》等材料中。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阅读我之前撰写的“苍梧血暮”1文,对吴巨事迹有详述。
吴巨是少数逃离许县的人物之1,未知是跟随刘备东征袁术(199)、还是东窗事发时侥幸逃脱(200)。
从《后汉书董卓传-附传》的记载中,可以清晰看到,衣带诏事发时(200),被诛杀者有董承、王服、种辑与吴硕4人。偏偏吴子兰(吴巨)不在其中,可知确实幸存。
事泄,(董)承、(王)服、(种)辑、(吴)硕皆为操所诛。--《后汉书董卓传》
从吴巨与刘备的关系来看,2人私交甚笃。在当阳惨败(208)之后、鲁肃结盟之前,刘备的计划是“南奔苍梧、投奔吴巨”。
(肃)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欲往投之。”--《江表传》
注意:吴臣即吴巨。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