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钱唐本来以为瓜吃完了他都想要走了,没成想驸马的攻击还没结束,于是又坐下来了:“愿闻其详!”
“这还得是我从国子监当主簿选拔的时候发现的,科举的各级考试全都用四书五经来出题目。
要用古人的语气来说话,只能根据几家的指定的注疏发挥,绝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体裁排偶,叫作八股,也称制义。”
“驸马慎言。”钱唐虽然知道陛下停止了科举制度,但还是提醒道:“此法是陛下同刘伯温一同商议出来的。”
“我知道,学校和科举并行,学校是科举的阶梯,科举是学生的出路。
学生通过科举便做官,不但忘了学校,也忘了书本,于是科举日重,学校日轻。
学校和科举都是制造和选拔大明官僚的制度,所学和考试的范围完全一样,都是四书五经。
不但远离现实,也绝对不许接触到现实。
我面试的时候问他们问题,竟然有许多瞠目结舌,说四书五经里面没有这种题目,都把我气笑了,你将来为官之后处理各种政务,难不成要把脑袋都伸进四书五经里面去寻找答案吗?
现实也证明了,这帮只会做四书五经的进士们,在为官之后可是有一个做出来政绩来了?”
王布犁的发问,让两位尚书颔首。
那些进士们的表现确实是不尽人意,否则陛下也不会气得停了科举。
“现在陛下停了科举,我们自然是要说一说的,就四书五经能出多少题目啊?
从考生员、秀才、举人、进士等几场考试杀出来,大明每年都那么多考生,用不了十年八年就能把四书五经里面的东西全都考干净了。
那些考官要给后面的学子出什么样的题,难不成把这句跟另外几页的半句结合在一起考吗?
我敢肯定,就这样考这些个问题,最终只会把学子往更傻的方向培养,指望他们当官之后能够为政一方,上报朝廷下安百姓,别做梦了。”
王布犁还有更重的话没有说出来,科举人才不读其余的书,不知时事。
学校没有学生,加上残酷的统治管理,严格的检查防范,学校生员除了尊君和盲从古人之外,不许有新的思想、言论,到了后面全都是陛下圣明,臣罪当诛。
挨了打是“恩谴”,被砍头是“赐死”,挨了骂不消说有资格才能挨得着。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不会有不是的皇帝,君权由此巩固,朱家万世一系的统治也安如泰山了。
用的还都是愚民之数。
到了这个地步,还想着朱家千世万世,简直是想的美。
门外的朱标本想回去再同王布犁辩驳一遭,未曾想听到了这话,此时更是返回去找他爹了。
大明的抡才大典好像出了大问题。
两个尚书也是久经官场之人,对于王布犁的这番话是有所认同的,但并不敢说出来。
他们手底下的官员,哪能没有进士呐?
通过这一点就能完全看得出来,他们除了会死读书之外,大抵是没有什么执政才能的。
而且因为自己的进士身份,反而觉得高人一等,将来天子必然能够重用他们。
特别是科举停下之后,短时间没有进士了,那他们就更是抱团觉得自己身份尊贵了,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个点了,该回家吃饭了。”
王布犁站起身来告辞,今天丢下几个重磅炸弹,让该操心老朱家千秋万世的人去头疼吧。
现在我也能化身大喷子,只管提意见,不管想解决办法。
这种感觉,你别说还挺爽的。
太子朱标急匆匆的拿着他爹给王布犁下发的奏章奔着大殿回去。
朱元璋依旧在兢兢业业的处理朝政,儿子进来了他也没抬头,只是开口道:“王布犁走了?”
“嗯,应该是要出宫了。”
朱标稳住心神,然后又屏退左右:“爹,方才我与王布犁交谈,感觉出了大问题了。”
“啥大问题?”
朱元璋拿着朱笔沾沾墨水,继续在奏章上添加自己的见解。
“咱大明的抡才大典是出了大问题。”
“放屁,一派胡言。”朱元璋把毛笔放在一旁:“谁敢胡言乱语,扰乱你这个当朝太子的心神?”
“王布犁说的。”
“嘶。”
朱元璋胸膛里的气又被憋了回去,缓了一会:
“把咱女婿说的话,给咱说一说,咱倒是要听听他能说出什么歪理来!”
朱标便把王布犁的话又复述给朱元璋听。
朱元璋听完之后,总觉得王布犁是在偷换概念。
可仔细一想,这小子在基层独自打拼,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就能当上典吏。
不仅还能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