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游戏竞技>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第13章 打到了斡难河?到底是什么势力如此凶悍!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打到了斡难河?到底是什么势力如此凶悍!(1 / 6)

退朝之后。

朱元璋刚换下朝服,就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北方的、十万火急的八百里加急。

北方?

朱元璋的心里猛一咯噔。

莫非是北方那群鞑子,又不安分了?

不!

应该不可能,他们不是早就被杀破了胆子么?

接连坑杀了他们八万精锐,哪儿还有那么多人马,敢于同大明再起战事呢?

强压下心头的不安,他立即抓起了信笺,拆开。

这封信是李文忠的亲笔信。

在信中,李文忠详细阐述了他在北地所看到的场景。

鞑子已经被彻底杀退了,水草丰茂的草场都不敢有任何停留,一路向北。

斥候们继续深入草原腹地。

最终,在斡难河以北,才发现了零星的鞑子居住。

而更大规模的聚居,则在斡难河更加靠北的方向上。

根据斥候们的见闻可以推测,鞑子在接连失手了元大都、元上都之后,一路被铁浮屠驱赶、追杀。

不得已之下,只得继续向北逃命。

路上,随处可见暴毙的鞑子。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去把刘伯温、李善长、徐达请到御书房来。”

宦官不敢怠慢,立即匆匆追了出去。

好在朝会刚散,几位大人还都没走远,于是很快就全给叫了回来。

三人不明所以,还以为是为了地方削权的事情,于是赶紧来到了御书房。

但当朱元璋将李文忠的亲笔信,交由三人传阅了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北方那边竟然是又出了事情!

不过,还好是好事。

“鞑子的大部分青壮,都被杀灭干净了,至少十年之内,他们是没有足够的青壮来维持战事。”

“也就是说,咱大明至少多出来了十年的时间可以休养生息,让老百姓们踏实种地。”

刘伯温、李善长、徐达三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来。

“如此一来,北方的危机,算是暂时得到了缓解……我们的兵力,也可以着重部署到别的地方去了。”

“最近南边那些蛮子还有些跳脱,正好有了余力,可以给他们吃个教训。”

徐达笑着说道。

“不光如此,我们还能腾出更多的人手去建设北方,开垦荒地、蓄养战马,我们大明的实力,也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刘伯温看得更加长远,想的自然也要更多一些。

“这样一来的话,即便十年之后,我们再跟北方的鞑子们开展,到时候不管是粮秣还是战马,都能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届时,我军兵精粮足、铠甲齐整!那群乌合之众的鞑子,说不定就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了!是以,攻守之势异也!”

刘伯温的目光火热,双手下意识握紧了拳头。

方才他所说的这些话,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可行性的。

毕竟,整整一代人的缺失,可不单单只是文化、教育的断层那么简单。

尤其是对于鞑子这种马背上的民族而言,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武术的传承。

鞑子是天生的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可以极为轻松地开弓射箭,并且命中极远的猎物。

可这都是需要大量的练习,经年累月的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

最精锐的青壮,已经长眠在了地下,化作养料滋润大地。

那谁来传承骑射技艺呢?

所以,即便下一个十年过后,小鞑子们长大了,他们的战斗技巧,也肯定是大不如前的!

朱元璋也正是想清楚了这其中的关键,所以才认真地点了点头,认同刘伯温的看法。

困扰大明许久的一个问题,总算是得到了一个妥善的解决。

这本应该是一桩好事才对。

奈何……解决这个麻烦的,并非是大明自己的军队。

徐达、刘伯温注意到朱元璋的表情有些不对。

按理来说,这么好的事情,他应该高兴才是啊,为何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呢?

两人心中略微思索了片刻,很快便有了答案——铁浮屠!

是了。

肯定是这样!

因为剿灭鞑子,将他们驱赶到斡难河以北的,是铁浮屠!

所以,朱元璋的脸上才满是愁容。

“陛下,敢问可是在为铁浮屠担忧?”

朱元璋缓缓点了点头。

“从陈友谅,到元大都,再到元上都……咱是真的想不明白,这究竟是谁的军队,为什么他的动作,总是会快咱一步呢?”

其实,不光是朱元璋。

这个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