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的上前笑着欢迎道:
“我在此等了你许久,有些奏疏需要你为我拿拿主意。”
“有阴谋……”看着对自己热切的朱允炆,朱高煦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他看了看朱允炆,又看了看尴尬的朱高炽三人,差不多是反应过来了。
“看样子,这厮是知道晋王府和颖国公府的事情了。”
朱高煦心里默然,只在盘算怎么保下傅家子弟,同时对朱允炆回礼:“太孙。”
“呵呵,今日需要你处理的奏疏有些多,伱有的劳累了。”朱允炆抓着朱高煦手腕走到了他的位置前,示意他看桌上的奏疏。
朱高煦瞥过一眼,差不多有四十来份,是他此前工作量的三倍左右。
这一刻他还挺想骂人的,毕竟武英殿内的争权夺利又和他没关系,自己再怎么奋斗,这大明朝也不是自己的。
谁想争储谁就争呗,干嘛卷他这条沉寂已久的咸鱼。
不过暗骂归暗骂,明面上朱高煦还是得赔笑:“我如此,想来太孙与三位兄长的政务也更为繁忙。”
他这话一经说出,除了朱允炆外的其它三人面色有些尴尬,全因他们桌案上仅有二十来份奏疏,仅有朱高煦桌上的一半,连朱允炆桌上的五分之一都没有。
显然,朱允炆并不太想让他们干涉朝政。
这样的场景,朱高煦都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合着我是帮他们三个人的活分担了啊。”
“好了,都坐下处理奏疏吧,待爷爷开完早朝,这些奏疏都要供他阅览。”
朱允炆不想过多纠缠,他只是想对三位世子彰显了自己的权力罢了。
如今目的已经达到,那再耽搁下去就有点欺负的意思了。
因此,朱允炆草草安排众人坐下,而他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坐下后的朱高煦扫了一眼,此刻武英殿内有六张理政的桌子,其中主位是老朱的,下首左位是朱允炆的,右位是自己。
朱尚炳和朱济熺在朱允炆之下,朱高煦之下则是他的好大哥朱高炽。
这样的位置安排很不妥当,尤其是将朱高煦放在朱高炽前面一位。
要知道,以朱高炽的嫡长身份,日后的燕府不出意外将由他继承王位,而朱高煦只能是他之下的一名郡王,平日用度护卫都得看他脸色。
朱允炆的这种安排,无疑是在离间他们两兄弟。
见状,朱高煦本想起身让位置,但坐在他三步开外的朱高炽却乐呵呵笑道:
“离爷爷太近,我有些吃不住压力,高煦你替我担着些。”
他的话一经说出,对面的朱允炆三人都抬头看向了他们。
面对目光,朱高煦不由感叹朱高炽在人情世故上的处理能力,因此点了点头:“好……”
见两兄弟没有因为位置先后问题吵起来,朱尚炳与朱济熺二人失望低下头,朱允炆倒是早有预料,所以只是对两兄弟笑了笑便低头处理奏疏。
看着三人的举动,朱高煦与朱高炽对视一眼,而后低头开始理政。
在理政的同时,朱高煦也不由佩服朱高炽。
“难怪我这大哥能在靖难之役前夕让朝中大部分人都为他说好话,甚至还让朝廷将他们返回北平,仅他这份处世能力,前身斗不过他倒也不奇怪。”
思绪间,朱高煦已经处理了多本奏疏,速度之快,让刚入武英殿理政的朱高炽三人略微惊讶,倒是朱允炆已经习以为常。
朱高煦处理奏疏有着自己的思路,这是他奏疏处理快的原因。
此前朱元璋便夸奖过他,当时朱允炆还有些嫉妒,但眼下三府嫡长入了武英殿,朱允炆反倒是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朱高煦能入武英殿是凭借自己的优秀,仅凭这点,朱允炆还是佩服他的。
相比较之下,朱高炽三人就为他所不喜了。
不过这份不喜他也没从脸上表露出来,而是自顾自的处理奏疏。
要知道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皇帝几乎要凭一己之力解决大明二百余府,一千二百余县的所有政务,每日需要处理的奏疏接近三百份。
朱元璋精力充沛,不代表所有人都有他那么充沛的精力。
朱允炆等人若是跟不上朱元璋的速度,那也是要被提醒,甚至训斥的,因此朱允炆和朱高煦手上工作很快,仅仅半个时辰便处理了二十余份奏疏。
“陛下万岁!”
辰时三刻,当武英殿门口响起唱礼声,殿内所有人纷纷起身,对着门口作揖唱礼。
一身常服的朱元璋走进了殿内,仅是一眼便将殿内情况收入眼中。
相比较朱高煦和朱允炆,朱高炽三人理政速度慢的可怜,桌上仅有八九本处理完的奏疏,显然还没有抓住处理奏疏的重点。
不过朱元璋也并不觉得奇怪,毕竟谁都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