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奉迎不甘心,跳到蒙面人尸体前,扯掉他的面巾,看到他是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里面穿一套青衣,是江湖人常穿的衣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查不出有用的线索。
至于他怀中盗来的账本,当然不是真账本,此刻已没有任何作用。
“皇上,恕臣无能,看不出他的来历。”张奉迎一脸羞愧地说。
“不用查啦!”李元基转身走人,走远了才抛过来一句话,“朕知道他是谁派来的人。”
张奉迎一脸懵逼,皇上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怎么看不出来他的底细?
原来,在锦衣卫诏狱里,李元基让徐天恩散布行贿账本藏在御书房时,就想到了受到贿赂的人肯定派人来偷账本。
所以,李元基秘密安排张奉迎提前布好圈套,只等他们来偷。
结果,蠢得猪似的他们果然中计。
从蒙面人身上虽没查出有用的线索,也印证了李元基的猜测。
试想,皇宫房屋上千幢,御书房只是普通的一间,蒙面人第一次来皇宫就准确找到地点,肯定是得到别人的指点。
什么人经常出入皇宫,熟悉皇宫的房间布局?
朝堂上臣子虽多,用排除法,就排除掉大部分人。
余下的官员,再用左侍郎向他行贿筛选,一定是侍郎官职之上的官员。
因此,不是工部尚书,就是丞相。
舍此之外,别无第三家。
当然,这只是猜测、推理,当证据还不行,必须有切实的证据才能将二人关入大牢。
翌日上朝,李元基刚坐龙椅上,还没有公布盗书案情,大臣们就议论开了,称昨晚左侍郎死在锦衣卫诏狱。
有人说是他畏罪自杀,有人说是锦衣卫用刑过度,把人活活折磨死,还有人说是一个阴谋。
总之,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李元基咳嗽一声,众臣立刻噤若寒蝉,等李元基发话。
“徐天恩,人死在你的诏狱,你告诉大家,左侍郎如何死的?”李元基平静地问道。
指挥使徐天恩朗声宣布:“臣审问了他们的家人、仆人、以及亲戚,从他们名下又查出大量地产、当铺、珠宝店,总价值约值二百万!”
“正因为财产全部充公,他心生绝望,才在狱中上吊自杀。”
“他的自杀与别人无关,是怕牵连到更高的官员才死的。”
一句话,将李元基杀他的嫌疑撇得干干净净。
李元基不给大家思考的余地,高兴说道:“从两名侍郎家中,共搜出四百万两银子?”
“好啊,好啊!”
“小小的三品官竟贪污这么多钱,可见他们平时以权谋私,从没把朝廷和百姓放在心上。”
“死了算是便宜他!”
“他若不死,朕必千刀万剐了他,借他们的死,向天下百姓宣告,朕对贪官污吏从不手软!”
大家吓得直缩脖子,不敢多说话。
皇上敲打的意思太明显了,这时候谁接话茬谁倒霉,泥巴落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李元基看到大家不敢多言,心里很满意,当皇帝就是爽快。
继续说:“这四百万两银子,三百万拨给醴陵等七县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余下一百万划入朕的内帑,以备将来之需。”
内帑就是皇帝的小金库,只属于皇帝自己,任何人无权过问。
这时工部尚书跳出来表示:“皇上,臣有本上奏。”
“哦,爱卿有话直说。”李元基吩咐道。
工部尚书说:“左右侍郎关在锦衣卫诏狱中,他们看管不周到,导致左侍郎上吊自杀,一个三品大员,说没就没了。”
“绝不能轻飘飘翻页,要问锦衣卫指挥使徐天恩渎职之罪!”
这时,丞相也出列支持工部尚书:“是啊,皇上,锦衣卫也有责任,不能就这样算了。”
从锦衣卫成立之初,大家就不赞同。现在死了人,他们更有理由打击锦衣卫。
有丞相和工部尚书领头,一下子跳出来十几位官员表示,锦衣卫不合法,必须立刻撤销。
气得徐天恩狠狠剜他们几眼,恨不得当场生吞活剥了他们。
李元基冷笑连连:“锦衣卫是朕的私卫,只听命于朕,是帮朕监督百官的。你们说它没存在的必要?是因为你们心中有鬼!”
“如果你们行得正,做得端,心中无鬼,再多的监督也是枉然!”
“就以昨天晚上皇宫发生的事来说,竟有蒙面人潜入皇宫,偷东西偷到朕的御书房!”
“他想偷什么?”
“他想偷从左侍郎家中搜出来的行贿账本!”
“幸亏朕的禁卫军尽职尽责,保护御书房没被盗,并杀死了蒙面人。不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