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太原府,已经是五天之后。
云暮来闲了五天,这五天云家军一直有消息传来,说涝灾后日头太盛,果然有疫病突发,好在云家军中的随行大夫见多识广,在疫病泛滥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现在周边村镇的百姓大都集中到太原城周围,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把李光他们逼回到城中。
“粮药皆足,退什么?”不懂他们为什么被逼退,正在用午饭的云暮来停下筷子。
起因十分简单。虽说朝廷送来大批的粮食,但这次涝祸恰好发生在秋收之际,众多农户还没有将新粮入库,就被大水冲走。
也就是说,到来年秋收之前,大部分太原百姓都没有救生的口粮。朝廷发下的赈济粮只能救得了一时,后面大半年如果想不出办法,不知会死多少人。
云暮来明白过来,“所以,你担心他们抢粮?”
苟已面带忧色,“我已经将太原的情况写文书递回长安,望朝廷想出解救之法。”他是正经的文官,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绝不会像云暮来这样口无遮拦。但意思却是一样的。
“还能撑多久?”
云暮来问了一句,却又想到问这没有意义,摆手示意不用回答,视线在屋中走过,没见到刘寄奴。这混账东西,要用他时偏偏找不着人。
沉吟片刻,云暮来还是道:“李光,你去找刘寄奴,让他将你手中的粮食,按以往的市价换成劣等粮,不拘是什么,火速运来太原。从现在起,赈放以脱粟和杂菽饭为主。”
“这……”苟已首先制止,“这样的行为岂不是欺上瞒下?公爷万万做不得呀!”
云暮来就问:“你有办法?”苟已当然没有,云暮来道:“按市价换粮,我们又没有从中谋利,不过是权衡利弊下的抉择,先过了面前这关,皇上不会怪罪的。如果真出了事,由我来承担。”
苟已连忙说他并非此意,并不是不敢担责,云暮来笑道:“我知道苟已大人是不愿意将好好的稻麦换成豆子粟米,若非情况特殊,我也不愿意让百姓吃那些劣等粮,但现在果腹最为要紧,我还有一事想请问吴大人。”
云暮来转向吴皓,“百姓家里一般都会有存粮,何况这次涝灾受害的村庄并非遍及太原,即便是太原所有州县遭灾,地窖里的粮食怎么会被水冲走?如果仅仅是受了潮,这两天日头大,晒晒就好,他们怎么会连救生的口粮都拿不出来?”
云暮来倒不是指责太原百姓瞒骗官员,一则他们没有这个胆子,二则,人是否真闹饥饿看得出来。云暮来不信这么多的官吏连真假也分辨不了。
听到这话的吴皓面露出愧色,从侧面印证了云暮来几分猜想。
果然,吴皓答道:“是下官有罪……下官有罪!前太原布政使梁田,苛捐杂税,压榨横行,上梁不正下梁歪,诸多底层官吏效仿,以各种名目强加税收,导致太原百姓家中并无多少存粮,这才都……拿不出来呀!”
果然如此!
云暮来心头的火噌一下蹿起来,手重重一顿,饭也不吃了,将碗摔到一边。
“你确实有罪!如果我所记没错的话,梁田上任已经是两年有余,这两年你到底在做什么!身为太原府参政,既然将他的罪行看在眼里,难道不知道上报朝廷?”
云暮来站起身,指着吴皓怒骂。骂完在屋里转了几圈,还是没把心里那股邪火压下去,反倒更气。
“我要说你和他同流合污,倒是冤枉了你,可你愚笨!人分好坏,你偏偏占个蠢,太原府的百姓过得如此困苦,有你一份罪过!”
他一个小小千户,将从三品的参政像孙子一样教训,在场的人却没觉得哪里不对,反倒是吴皓被他骂得抬不起头来。
“别以为自己两袖清风是好官,为官者,无法坚守心中的原则,连贪官也不如!”
云暮来自问见过不少高官,或贪或正直,但他们能坐到高位,无不是心志坚定之人。失去脾性的官员,即便心有好意,也做不成好事。
云暮来看向他,“你官不成官,于民、于朝廷、于你自己——都毫无用处!”
此话之重,几乎将吴皓的内心击溃,他苍白了脸摇摇欲坠,却无法反驳。和忍冬一起站在角落的杨安君听到这番话,眼中露出惊愕,忍不住抬起头,云暮来却已经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