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才抬头看向剩下的叶青云。
此时叶青云却是紧紧皱眉,似是对鲁修和郑志华的说法也有意见。
“你呢?”
朱元璋轻声问道。
叶青云先是拱手,然后才道:“臣以为,他们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王朝兴替的根本还是在于人口,天下土地是固定的,每亩田能产出的粮食也是有数的,当天下人口超过了天下田亩所能养活的人口时,便会有人吃不上饭,再加上他们二人说的这些原因,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到时便是王朝末世,惟有经历灾荒战乱,人口锐减,重新回到天下田亩所能养活的数量范围内,才会开启新的盛世!”
朱元璋听到他这些话,更是大受震撼!
叶青云这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王朝生死轮回的根本,按照他的这种说法,无论王朝的君主再怎么贤明,臣子再怎么忠正,都不可能摆脱这种轮回!
这就仿佛是上天给人间戴上了锁链,无论凡人如何挣扎也挣不脱,只能在这锁链允许的范围内兜兜转转,重复着生灭轮回!
不但是他,周围静静听着的群臣也震惊莫名,这种说法太骇人听闻,但细想之下又无法否认这个残酷的事实。
大殿之上一时陷入沉寂,朱无璋沉默了许久,才再次将目光落在他们身上,沉声问道:
“既然你们看到了这些问题,那又该如何解决呢?”
他们三人提出的这几个观点,不论哪一个都是极难解决的。
像鲁修的天气变化,那是天道伟力,人力如此能改?至于叶青云提的人口极限的说法,更是无解的魔咒!
惟一有希望解决的,也就是郑志华说的贫富分划的问题,但这个解决起来也是无比艰难,他身为帝王,对此深有体会。
立国以来,他屠杀了这么多贪官污吏奸商劣绅,但依旧难改这种现象,上位者欺凌剥削下位者是永恒不变的事实,甚至连他这个皇帝……
想到最后,朱元璋也不禁变了脸色。
“陛下,其实天灾也并非无法应对,比如水旱之灾,可以沿江大量修建水库,雨季蓄水防涝,旱季放水灌溉,至于北方,可以疏通运河南,水北调解决水的问题,至于冰寒,老师曾讲过一种大棚种植的方式……”
还是鲁修先开口说了起来,他父亲是军器局的鲁提,虽然军器局只是个外设机构,但也属于工部管理,平常鲁提教育他时也经常会提到工部事务,再加上李伟教的那些知识,他对这些事务驾轻就熟,虽然没实操过,但理论却是张口就来。
古代的天气变化带来的天灾主要是水旱,其他的要么危害有限,要么都是水旱造成的连带结果,像是蝗灾就是因为干旱造成大面积土地抛荒,地表没有植被覆盖,才满足了蝗虫繁衍的条件,若是植被繁茂,蝗虫是无法产卵繁衍的。
朱元璋本来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这些问题确实极难解决,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竟还真就给出了答案,而且听起来可行性也颇高。
不过鲁修说的这些有的是能立即实现的,有些却还需要攻克难关,像大棚,光一个塑料就够研究好长时间的了。归根结底,科技才是一切的根本。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听到他这些话也已经非常惊喜了。
“好好好!你叫鲁修是吧?”
朱元璋听完连连称赞,笑着问道。
“是的陛下。”鲁手拱手。
朱元璋点了点头,暗暗记下了这个人才的名字,随后又看向叶青云和郑志华两人。
叶青云眉头紧皱,他提的观点最难以解决,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郑志华所说的则相对容易一些,等鲁修说完后便紧跟着开口:
“陛下,要想控制贫富之差,办法有很多,但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改革税制!”
郑志华一张口便直指要害,群臣听了都纷纷动容。
历朝历代税赋都是国之大事,轻易不可妄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支援国家根基。
提到税制,朱元璋脸色也严肃了起来:“怎么改?”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郑志华拱手轻声道。
他的声音很轻,但话音一落,却如水滴掉进了油锅里,群臣也顾不得朝堂礼仪,一片哗然。
“一派胡言!陛下,税赋之制仍是国之大事,切不可听信小儿妄言,损毁江山社稷!”
赵瑁率先出言打断,郑志华这一言简直是胆大包天,摊丁入亩也就罢了,还士绅一体纳粮,这就是在跟全天下的士人作对。虽然他是礼部尚书,税制不归他管,但也不得不站出来驳斥。
赵瑁是礼部尚书同时也是这场殿试的提调官,见他出声了,其他人也忍不住了,跟着出来劝谏。
“是啊陛下,税制关乎国家存亡,切不可轻动,还是应遵循古制才稳妥。”
宋讷也跟着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