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说道:“根据大将军发回的奏报,本次北伐意欲打垮王保保,消灭盘踞在草原上的蒙元朝廷。”
“根据之前的预算,需银一百万两才可充足供应后勤。”
“姚哲超发宝钞罪无可恕,然现在还有七十五万两的缺口。”
“宝钞不能再发,户部也已空荡荡的。”
“微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请殿下降罪。”
百官齐齐看向欧阳韶,原本发行宝钞是最好的方法,就算闹出民乱也伤不了大明朝的根基。
你弄了一出货币论将事情给搅黄,这七十五万的缺口放你身上,也属正常吧。
欧阳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朱标言道:“不着急,二十五万足够撑一段时间。”
“回去了都好好想想。”
“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
“对吧?”
“散朝!”
诸葛亮?
欧阳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陈雍,退朝之后赶忙向着天牢走来。
“你的意思是,现在还缺七十五万两银子?”
“对!我们搅黄了超发宝钞,自然就要把这件事扛起来!”
“七十五万”
假如让银行出钱借给朝廷,估计死的会比沈万三还要惨。
北伐草原,这是国运之战。
打赢了,是朝廷打赢的?还是银行打赢的?
有些事情绝对不能插手!
陈雍在天牢里面踱步片刻,脑海中忽的闪过一道灵光。
“加征赋税!”
“加征赋税?”听到这四个字欧阳韶大惊失色:“万万不可,如今刚刚开国七年,天下民力枯竭,只是一个宝钞而已便引起了苏州民变,若是加征赋税”
“后果比发行宝钞还要大!”
“不不!”陈雍摆摆手,“我说的不是加征农税,而是加征另外一种其他的赋税。”
“什么样的税才叫好税呢?”
“还有好税?”欧阳韶惊声反问道。
“当然,税收本质上是朝廷行政能力的体现。”
“所谓的好税,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有一种税,所有人都交的心甘情愿,并且还会大大加强朝廷监控地方的能力!”
“还有这种税?”
欧阳韶完全不敢相信。
在他看来,赋税就是朝廷夺民之钱财,是越少越好的!
“我写两封奏折,你将第一封递给中书省,第二封递给东宫。”
“这两封奏折有什么不一样吗?”
“大部分一样,只是多了一句话而已!”
欧阳韶道:“太子殿下仁慈广德,不会同意加征赋税这种做法的!”
陈雍显得尤为笃定:“太子殿下一定会同意的!”
中书省值房。
胡惟庸坐在上首,户部尚书马贯坐在下首,手中拿着陈雍的奏折。
“加征赋税?”
“这就是欧阳韶去找他的诸葛亮想出的法子?”
谁不知道皇上是苦哈哈出身,现在提加征赋税的事?
“他疯了吧?”
“哈哈哈!”
“如果他没疯,那就是我眼瞎了!”
“陈雍,就和袁绍一样,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之前敲徐正义,在生丝大战中获利,我还以为他是个人才呢。”
“结果”
“碰见大事就这样?”
“加征赋税,亏他想的出来!”
胡惟庸道:“他加征的不是农税,而是”
“印花税。”
马贯言道:“胡相,什么印花税啊?本质都一样!”
“就是巧立名目!”
“你看看上面写着,从印花税法公布之日起,凡是合同,所有权转换之契约,一律要张贴印花税票。”
“否则一旦出现纠纷,朝廷不予承认不张贴印花税票的契约!”
“我倒是明白他的想法,这是把朝廷的信誉拿出来做了中间的保人,只要张贴印花税票,凡是出现纠纷,朝廷就会出面调解!”
“想法是好的,就是太不实际了一点!”
中书左丞丁玉问道:“仔细给俺讲讲。”
马贯言道:“有道是衙门口向南开,有钱无理莫进来。”
“你说,假如张贴印花税票后发生纠纷,是哪个朝廷出面调解?”
“还不是当地县衙府衙?闹大点闹的行省里面去!”
“你想想”
“那些大商贾哪个背后没有靠山,假如是他们和其他人发生冲突,难不成那些芝麻小官知县知府会因为一张印花税票得罪大商贾背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