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双佩行> 正位凝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正位凝命(1 / 2)

八月初,陈辞率军从越州返回盛京。

越州事已了,魏珣受封越州郡守,灾民也得到了安置。

甘石山流民也已归顺朝廷。越州的驻军也重新得到的调整。

嘉州与越州之间,也在修一道水渠,想必不会影响今年的秋种。

陈辞来时,魏珣也与他相商过修建堤坝之事,盖因眼下天灾,人力物力皆不充盈,只待来年,一定修建此工程,也算是为百姓谋福利。

陈辞相信,魏珣会把越州治理的越来越好。他是儒生,也是大才。

最重要的是,他真正的心系于民。

陈辞也听师兄与自己说过,这魏珣原也是个可怜人,年幼时被抛弃,后被越州州郊老王庄村的一魏姓老者捡到。

老者无儿无女,无妻无妾,无父无母,独自一人生活,但心善又勤劳,一人耕种着三亩旱田。平日辛苦劳作,丰收之际也会讲余粮分给村里的穷苦人家。平日里手又精巧,经常编一些草篮子,草席,更添一些蚱蜢等小物件去卖。

卖来银子也时常会给村里小孩儿买一些糖果点心。所以在村中素来有嘉名。

他独来独往,一人居住也孤独。村里老人渐少,因此知道他本名的人不多,同龄人唤他老魏头,年轻者尊称一句魏伯。小孩子唤一句爷爷。

因此,老者收养魏珣,一半是因为善心,一半则是因为聊以□□,怕极了那孤独时光。也想有人陪。

小孩子也姓魏,取名珣,珣者,美玉也。可见老者对他的喜爱。

魏珣小时候是在老者怀中长大的,他脾气怪,很爱哭。从不愿意离人一步。

魏珣一岁半时开口说话,他唤老人爹,老人家哭的涕泗横流。

老王庄村民风淳朴,无论老小,几乎都受过老魏头的照顾,因此从无人嘲笑过这对差了五六十岁的父子。

魏珣小时候,经常能吃到村里的婶娘给他和他爹送来的饭菜。老魏头哪儿都好,就是不会煮饭,父子二人每日吃着炖菜过日子。

但村里的妇孺看不下去,小小的魏珣还是长身体的年纪,不能每日吃那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因此无论谁家煮了肉,谁家顿了鱼,都会给这父子俩送一些。

都是寻常百姓,清苦人家,一年到头也就三五顿肉菜,家中人口又多,但就算如此,也没人忘记了小魏珣父子二人。

后来,没等到魏珣长大,老魏头就死了。魏珣就跟着全村人过活。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里正还出资让魏珣和其他孩子一起读书。他既有天赋又足够努力,就是想做上官,回头庇护这一方百姓。

魏珣十八岁了,他去盛京参加了科举,背着全村人给他筹集的盘缠,包袱里还搁着他那已经去世了的爹给他编的草编蚱蜢和蝴蝶。

他知道,他爹一定希望他能够保护这老王庄村的村民,这些都是手无寸铁却淳朴善良的百姓。

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去盛京的路,身后里正夫妇,一众的伯娘婶母都哭着和他告别。

魏珣忍着哭意向身后摆手,告别了养他的村子和亲人。

可盛京虽然繁华,却不是他的归属之地。

那一年的科举,他看遍了王朝的腐朽与阴暗。

监考官是南仪王殿下,也正是因为有王爷坐镇,魏珣这些寒门举子才有机会占的进士的席位。

状元,榜眼,探花皆是贵族子弟,哪怕魏珣在前几天才见过那几位公子读错过字,谈治国之道而不知。胸无点墨,目不识丁。

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封侯拜相,入朝为官。

魏珣自请回越州,做一刺史,只为护一方百姓。

却没想到越州来了新郡守,张为民,这位张大人心中只有银钱,没有百姓,眼中只有权势,没有人间疾苦。

原本前几年,越州百姓虽受他剥削,但到底还能勉强坚持下去。

谁能料到,一连三年,越州年年有天灾。但最终让越州生灵涂炭的却是人祸。

赋税年年增,收成年年败。最终导致了路有冻死骨,人人易子而食的惨象。

魏珣不忍看到百姓如此,才弃了文笔,带着城郊诸人,踏上了甘石山。

他想着,盛京指望不上,越州已经是这等情况了,就算是死,他也要带着百姓们有尊严的死。

没想到来的是陈世子。世子是个好人,他救了越州百姓,也救了他。所以他说南梁还有希望,章淮太子是个明君,魏珣便信了。

陈辞此番回去,还带着越州郡守张为民。所谓擒贼先擒王,越州主事者,上至郡守,下至刺史,皆是为官不正者。但各个嘴巴都紧的很。

陈辞上折子给皇帝,皇帝只让他将张为民带回盛京,自有大理寺主审判罪。他走后,越州群龙无首,怕又生出什么事端,因此陈辞向皇帝请旨,封魏珣为郡守,皇帝虽有迟疑,却也应了。

其中太子陈观棋,南仪王等都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