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玄幻魔法>度尽六道怎么少得了我> 第51章 相信她,相信她,相信她你就完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相信她,相信她,相信她你就完了(1 / 2)

骊戎,古戎人的一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而骊姬就出生在骊戎国君之家。骊姬天生丽质,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等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更是倾国倾城、美艳绝伦。骊姬有一个妹妹名为少姬,虽不能和姐姐相提并论,但也是百里挑一的佳人。都说:“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正是这盛世美颜改变了姐妹二人的命运。

晋献公五年,晋献公听闻骊姬、少姬姐妹美艳无双欲占为己有,便派大军攻打骊戎。骊姬的父亲拼死想要保护女儿,可惜双方实力悬殊骊戎战败,为了保住黎民百姓的性命,骊姬的父亲不得已将自己的两个女儿献给晋献公。骊姬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名叫阿勇,阿勇不但长得仪表堂堂,还甚为勇猛,可称骊戎第一勇士。骊姬本和阿勇有婚约,只等年纪一到便可喜结连理。可谁知晋献公前来强娶,阿勇自然是不能将骊姬拱手相让,阿勇虽然勇猛过人,但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在斩杀几十名敌人之后,阿勇终于力竭不支,被一拥而上的敌人乱刀砍死。得知阿勇死讯的骊姬本想自裁随阿勇而去,在妹妹的极力劝说之下,骊姬这才回心转意,决定跟随晋献公左右伺机为阿勇报仇。

晋献公回国之后,不顾大臣反对封骊姬为夫人,并且专宠骊姬两姐妹,不久骊姬就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妹妹也生下一子取名卓子。从此开始,骊姬姐妹两人开始实施计划报复晋献公。晋献公有六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公子夷吾最为贤德,不出意外的话,晋献公百年之时,太子申生将会继承王位成为一代明君。骊姬为了分散力量逐个击破,花费重金贿赂大夫梁五和东关五,两位大夫收了骊姬的钱,便向晋献公进言曲沃是先君宗庙所在,蒲城和屈城是与戎狄接壤的战略要地,应由最有能力和最受信任的人去镇守,以保国泰民安。晋献公听信谗言,便将申生派去驻守曲沃;派重耳驻守蒲城;派夷吾驻守屈城。骊姬又派人散播传言,说太子和两位公子失宠被派去远方,将来继承晋献公的可能是留在国都的奚齐,于是晋国上下皆传太子地位不保。

数月之后,一次申生回都城觐见晋献公之后,又去拜见名义上的母亲骊姬。骊姬借此机会宴请太子,席中两人相谈甚欢,并相约第二日一同在花园赏花。当天晚上骊姬便在晋献公枕边哭泣,晋献公见状询问缘由,骊姬哭诉今日太子前来拜见,在宴席之间太子对自己欲行不轨,晋献公知晓自己儿子贤良本不相信,还为其解释一定是有什么误会,骊姬便说明日太子还相约赏花,到时请晋献公自己一看究竟。第二天太子如约而来,骊姬事先让妹妹用蜂蜜涂抹在自己的头发上,蜂蜜引来了成群蜜蜂蝴蝶,骊姬假装害怕,让太子为其驱赶蜂蝶,太子不知其中有诈上前驱赶蜂蝶,躲在远处观望的晋献公,以为自己儿子真的对骊姬有非分之想。

回来后晋献公大怒,想要立刻处死太子,这时骊姬假装好人劝说道:“此事因我而起,太子年少不懂事,假如国君因我杀死了自己的儿子,那我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所以还请国君饶过太子这一次。”晋献公这才打消了杀太子的念头,但是此时他与自己儿子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无法填补的鸿沟,而骊姬也已经准备好了更为狠毒、更为残忍的计谋。

又过数月,骊姬写书信骗太子说:“近日国君做梦,梦见你的亲生母亲齐姜甚为怀念,希望太子能够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太子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便去祭祀母亲,并将祭祀用的胙肉献给父亲。此时晋献公正外出打猎,骊姬趁机在胙肉中下毒,等晋献公回来,听说太子进献胙肉便要食用,此时骊姬对晋献公说道:“国君进食应该试毒,况且这肉从远方送来,还是小心为妙。”晋献公觉得骊姬说的有理,便切下一块胙肉给狗吃,怎料狗吃完肉就一命归西。晋献公见状又让宫中厮役吃肉,厮役也一命呜呼。这时骊姬火上浇油说道:“想不到太子表面上贤德孝顺,背地里却想的是杀父辱母之事,亏我当初还劝谏国君饶恕他的不敬之罪。太子一定是忌惮我和奚齐常伴国君身边,时日长了会威胁到自己太子的地位,所以才在肉中下毒,想害死国君自己登位,到时候不但大权在握,还可以将我占为己有。如若如此,我还不如现在就带着奚齐自尽,以免辱没了国君威严。”晋献公已经怒不可赦,立即要拿太子回来论罪。太子党得到消息劝说太子连夜逃往新城,这一逃便坐实了太子毒杀父亲的事情,晋献公盛怒之下杀死了太子的老师。

太子本有机会回到父亲身边辩解,晋献公并非昏君,详细调查之后必定能够真相大白。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太子愚忠居然说:“父亲如果没有了骊姬就会寝食难安,我去辩解查出真相,骊姬必定有罪会被处死,父亲如今年事已高,失去骊姬会万般悲痛,我不忍心看到父亲失去挚爱。”有人劝说太子逃往他国,太子又说:“如今我身负弑君的罪名,又有哪个国家肯收留我呢?”最终,太子申生选择自缢自证清白。可是事与愿违,太子自缢不但没有证明他的清白,反而让晋献公更加相信,太子是杀父不成畏罪自杀。骊姬抓住机会诬陷公子重耳和夷吾,说刺杀国君之事是太子和两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