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8章 太监治国(1 / 2)

在这场辩论之中,普通人实在难以与之抗衡。若非自己能洞察心声,连我自身都差点被他那巧言令色所迷惑。至于顾学武,虽出身显赫,梁青云对此人却是置若罔闻,更不将其与李安相提并论。在他眼中,顾学武不过是泛泛之辈,纵然是御史大夫,恐怕在李安面前也难撑三回合。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梁青云对李安满怀信心。

随着众目睽睽之中,李安唇角轻扬,正色道:“对于顾学武大人之言,臣有所不敢苟同。仅论此一与民争利,乃是毫无根据的诽谤。”言罢,下方的顾学武立刻不满,尖锐指责:“荒谬绝伦,敢问琉璃店铺是否你所开?”李安淡然回应:“正是。”顾学武得意洋洋:“既是如此,你身为官员却涉足商海,岂非与民争利?此罪当如何解?”

顾学武的话似乎抓到了把柄,态度中满是逼人就范之意,仿佛已将李安逼入死角。然而,面对其逼人之势,李安依旧神态自若,笑容中不见一丝动摇。顾学武言毕,李安反问:“顾大人,何谓与民争利?”

顾学武未假思索,直言:“食禄者,应仅仅以此为生,不应与民争夺业务,方能公平分配财富,使民家富足。难道李公公连这等浅显的理念都未曾了解?这般简单的治国之道你都不知晓,真令人质疑你的学识与能力。毕竟,身为太监,对官场法则自是所不知。”顾学武的言辞犀利,不仅贬低了李安,间接也指责梁青云不明识人。言下之意,将李安视为太监重用之人,皆为梁青云无能之举,不过是任人唯亲罢了。

李安听后,微微点头,反讥:“顾大人之言,似乃言食国禄者不应与百姓争利,此乃古今之通理,太古之正道?对此,我只愿告诫顾大人,空谈误国。我亦有言相送:‘享国禄者不宜与庶民争小利,受大宠者不应贪小便。’顾大人可曾明白?”李安之言一出,全场哗然,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顾学武的言辞被妙手回春,场中氛围为之一变。

在这意料之外的辩论中,李安的话语竟如晨露般清新,令人耳目一新。“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此话一出,犹如一颗明珠投入渊静的湖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这不仅彻底颠覆了在场众人对“不与民争利”一词的传统理解,即便是梁青云,亦是对李安的才华感到惊讶。

在众人的错愕之余,李安再度发声,其言辞如细雨般穿透人心:“尽管古人常言不得与民争利,但此话并非绝对。我倒要问顾大人,国家主导的冶铁业,岂可视为与民争利?若真心为民着想,何不将之开放,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呢?”这话一出,顾学武顿时哑口无言,面红耳赤,而后勉强反驳:“荒谬!冶铁关乎国本,怎可轻易交于民间?铁器为国家所需,百姓用之不多,何来争利之说?”

顾学武自认为这番话足以令李安无言以对,内心不禁暗自得意,自视为文韬武略皆备之士,怎可能败于一太监之手?

正当他自鸣得意之际,李安的声音再次响起:“哈,顾大人似乎深谙此理。确如您所言,冶铁事关国防,铁器主要供国家之需,确实不能视作与民争利。”这番话,不仅让梁青云错愕,心中不禁暗思李安是否真的误解了局势,甚至于无意中为顾学武所言加以佐证,似乎使自己的处境更为被动。

顾学武闻言大笑,自以为胜券在握,更是慷慨表示若李安能认错,自己定会请求法司从轻发落。此刻,不仅是顾学武,连周遭的官员们亦未料到李安会如此表态,一时间,议论纷纷。

然而,事实真如顾学武所愿吗?李安的这一系列反应,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意?梁青云眉头紧锁,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对李安的下一步言论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在这场较量中,真相究竟将向何处去扬?

在这场意料之外的辩论中,李安的态度令人大跌眼镜,他竟似乎直接承认了顾学武的指控,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有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力道全无。若早知道李安如此容易应对,他们何不早些出手,将这份功劳收入囊中?此时此刻,文武百官心中泛起了一丝不平之情。若能早日将李安拿下,展现在赵丞相及众高官面前的,将是他们的能力与智慧,而现在这一切似乎都落在了顾学武一人头上。

赵丞相和六王爷等政坛重量级人物的眉头也紧紧皱起,他们的目光穿透人群,定格在李安身上,心中充满了疑惑。与顾学武不同,他们不相信李安会如此轻易地落败,毕竟此人以往的所作所为,显示出他非泛泛之辈。若李安真的如此简单便能被制服,他早就不在他们的计算之中。而现在,李安似乎轻易地承认了罪责,让他们不禁疑惑,不明白李安究竟有何深意。

梁青云亦是心中百感交集,对李安的言论感到困惑。这样的发言,岂不是将自己置于更为被动的境地?但无论如何,梁青云都已决心,无论李安是否承认罪名,都必将其保下。即便这意味着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影响自己在朝中的声誉,她也在所不惜。

正当顾学武沾沾自喜,文武百官小觑李安,赵丞相等人内心忧虑时,李安再度开口,声音平静而坚定:“哈,无需顾大人操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