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课程初期都是我来教授,后面会交给其他老师。
老师还在招募中,一旦被录用,每个老师都会免费获得一套书籍。”
公孙瓒大为意动,看向刘基:“岳父大人,我觉得您不妨一试。
我等平日还有公事要办,您在革职赋闲期间,有大把时间。
不妨来这里授课,不但能够增大您的名声,传播您的思想,还能获得一套纸质书籍。
百利而无一害啊!”
刘基略有沉吟:“我和那些酸儒争名额,是不是有失身份?”
他有些犹豫,怕掉价。
这时候,苏武先生靠了过来。
“刘公,此言差矣。
您和皇亲贵族同姓,更应该一视同仁,不分贵贱。
你看主公此举,不分汉人和胡人,淡化了农耕和牧区的区别。
而教授的字母拼音方法,更是旨在消除不同区域地方的读音差别。
英才学院不但教人识字,还在传播数数、思想方法观点。
一旦这里的学子学有所成,将比大汉其他学府的人眼界更为开阔。
主公的愿望是将英才学院创办成大汉第一学府,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您想一想,要是您的学生比太学的博士还要优秀,世人会如何评价您。”
刘基听得心情激荡,当即拍板:“好,就如您言,我也去一试。”
有了刘基带头,那些原本还碍于身份的官员和豪绅,纷纷放下身段,面见李君浩。
于是当天晚上,英才学院的第一批老师就定了下来。
而且备用老师很多。
只是所有老师,无论正式的还是备用的,都有一个特别的安排。
必须听李君浩讲课三个月。
没办法,这时代的授课和前世截然不同。
前世的老师是一个职业,确保学生听懂明白。
这时候的老师更多的是讲,至于底下弟子明白多少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虽然会说上几句,或训导或勉励,但主要还是全凭个人自觉。
这种情况下,认真学习努力刻苦的孩子自然脱颖而出。
但那些顽皮的、玩性大发的孩子,未必就不是人才。
李君浩要改变这种放养式的教育方式。
自然的第一步就是改变授课方式,引入汉朝第一个职业教师职业。
英才学院除了李君浩任校长外,还设立了三个院长。
只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新设的院长除了苏武先生、刘基之外,最后一个竟然是十三岁的田豫。
这让很多人大为不满。
只是再听到三大院系的名称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今文经学系院长刘基、北疆技术系院长苏武先生、哲学思想系院长田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