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起飞第四批次的斯图卡!同时起飞战斗机!让第三批次的舰载机再等等!”抓住了机会的约翰·克利维斯暂停了回收舰载机,准备派出自己的攻击机群,找回之前的场子。
这是作为一名老将的直觉,实际上他的想法也是正确的。如此庞大的舰队一直都在莫名其妙的挨打,如果这时候不赶紧反击来扭转被动的局势,那么覆灭是迟早的事情。
只有抓住机会反咬一口,或许还能够给自己争取到一线生机:只要对方忌惮起来,追击的速度就会放缓,自己就能甩开对手,化险为夷。
另外,如果一直让对手保持进攻的节奏,那就等于说是放任对手随意攻击自己。航母舰队打击对手是讲究节奏的,说白了就是起飞舰载机的节奏,如果对手的节奏一直保持不乱,那么攻击自然是排山倒海连绵不绝。
可如果一次反击打乱了对手的节奏,那么对手就不得不调整起飞回收舰载机的节奏,这样就能够拖延时间,让对手的攻击无法持续,进而保证自己舰队的安全。
现在第三批次的斯图卡攻击机群起飞了不久,还有足够多的油料。进攻敌人的舰队可能不太够了,可是在舰队上空盘旋一阵子,等一等再回收确实没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是,约翰·克利维斯担心自己先回收第三批次的斯图卡舰载机,航母空间不足。他只剩下七艘航母了,另外两艘航母起飞的斯图卡可都塞进这七艘航母里了,把天上的飞机都回收的空间可就未必够了。
所以他幻想着能够来一个“接球游戏”,先把一部分飞机派出去执行任务,空出地方来接收返航的飞机,给返回的飞机加满了油再让他们起飞,之前执行任务的飞机返航了再降落……如此循环往复,就可以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只不过这个计划执行起来不会像说的这么顺利,因为联络的问题,还有飞行员的能力问题……估计要有许多飞机出事故。
“司令……这个时候起飞第四批次的斯图卡……是不是……”参谋长很想提醒一下约翰·克利维斯,他们还没有确认敌人的位置。
“第四批次的斯图卡起飞之后,立即编队,向东南方向搜索!敌人的舰队一定在那个方向上!找到他们!击沉他们!”约翰·克利维斯捏紧了拳头,砸在了海图桌上。
那么,大唐帝国的海军舰队究竟在不在东南方向呢?确实是在的,而且他们正在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向联合舰队冲过来。
双方的距离现在已经被拉近到了500多公里……没错,500多公里!也就是说,大唐帝国海军舰队的方位约翰·克利维斯确实判断对了,可他没猜到大唐帝国海军舰队此时此刻可的位置,还在他的打击范围之外!
斯图卡挂弹的情况下只有大约500公里的航程,而这个航程是非常极限的。海军型的斯图卡因为机翼要折叠,结构复杂多了许多重量,油箱变小,航程只有大约400公里左右。
加上情况复杂,还要预留一些燃料在返航之后等待航母回收,实际上联合舰队的打击半径大约在350公里。
所以,当28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挂载着鱼雷,在7架海盗战斗机的掩护下,气势汹汹的杀向大唐帝国海军所在的方向时,他们注定是一无所获的。
但是这一切是约翰·克利维斯不知道的,他本能的认为,敌人的舰载机航程大约也就只有300公里这么远。
而且他还判断,对方因为派出的舰载机为了迷惑自己还更改了袭击的方向,这进一步削减了对方的航程。
所以,他认为对方的舰队大概应该在自己所在位置的东南方2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绝对是他反击的好机会。
只要第四批次的斯图卡打乱了对方的部署,那么他的情况就会好起来。说不定,对方对无线电还有雷达信号的干扰也会消失,到时候就轮到他全面反击了!
……
鲁德尔驾驶着雷电攻击机掠过战场上空的时候,脚下的大地已经一片焦土。他这几天就仿佛是秃鹰一般,在各种地方盘旋。只要发现任何目标,他的雷电就会俯冲而下,然后用机炮疯狂的扫射地面。公路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车辆残骸,一直延伸到地平线附近。
这些车辆都是秦军中部集群所属车辆,有进口的4号坦克,有自己研制的秦3型坦克,秦4型坦克。
甚至还有十几台大唐帝国出售给秦国的,宝贵的,价比黄金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现在它们都已经损毁了,导弹车的旁边还有坦克,坦克的旁边还有113型装甲车,装甲车的旁边还有小汽车,卡车,甚至是牛车马车,以及各式各样的火炮。
自从知道自己有可能守不住东庆之后,赢安就想办法抽调部队向西撤退。最开始是主力部队,后来是一些后勤补给部队和物资运输部队。
可这些部队没有一个能够逃过大唐帝国空军的摧残。他们被击毁在了道路上,绵延上百公里,残骸堆砌的到处都是。
现在,